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的生存情况,探讨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11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蜡块)中p-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p-STAT3蛋白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并对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患者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价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胃癌临床病理特征112例胃癌患者男69例(61.6%),女43例(38.4%),男女比例为1.6:1。年龄22~85岁,平均年龄60.6±9.3岁。肿瘤部位:胃窦48例(42.9%),胃体31例(27.7%),胃底贲门21例(18.7%),占居两个部位以上的广泛癌12例(10.7%)。肿瘤大小:≦4cm者53例(47.3%),4-8cm者45例(40.2%),≧8cm者14例(12.5%)。在肿瘤浸润深度方面,T3最多,其次为T4。临床TNM分期以Ⅲ期为主。无远处转移65例(58%),有远处转移47例(42%)。无淋巴结转移48例(42.9%),有淋巴结转移64例(57.1%)。分化程度为低分化72例(64.3%),高中分化40例(35.7%)。手术切除方式:远端胃大部切除58例(51.8%),近端胃大部切除14例(12.5%),全胃切除24例(21.4%),行姑息手术者16例(14.3%)。2.p-STAT3蛋白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胃癌组织中p-STAT3蛋白表达阳性率:年龄上,≤45岁组为60%(15/25),45-60岁组为89.5%(34/38),60-75岁组为80%(24/30),>75岁组为94.7%(18/19),p-STAT3蛋白表达阳性率以>75岁组最高,不同年龄分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浸润深度上,T1为62.5%(5/8),T2为71.4%(15/21),T3为78.3%(36/46),T4为94.6%(35/37),p-STAT3蛋白表达阳性率T4>T3>T2>T1,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化程度上,高中分化组为55%(22/40),低分化组为95.8%(69/72),低分化组中p-STAT3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上,无淋巴结转移组为66.6%(32/48),有淋巴结转移组为92.2%(59/64),有淋巴结转移组中p-STAT3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TNM分期上,Ⅰ~Ⅱ期为70.6%(24/34),Ⅲ期为79.5%(35/44),Ⅳ期为94.1%(33/34),p-STAT3蛋白表达阳性率Ⅳ期>Ⅲ期>Ⅰ~Ⅱ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远处转移上,无远处转移组为69.2%(45/65),有远处转移组为97.8%(46/47),有远处转移组中p-STAT3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余患者性别、肿瘤部位及肿瘤大小与p-STAT3蛋白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关系(P>0.05,见表2)。3.112例胃癌患者随诊总体生存情况随访的112例胃癌术后患者中,目前仍存活39例,死亡73例。1、3、5年生存率分别是87%、60%、35%,中位生存时间41个月。4.预后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分化程度、手术切除方式、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及p-STAT3表达是决定胃癌患者生存的相关因素。5.预后多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显示年龄、TNM分期、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及手术切除方式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1.胃癌患者年龄、TNM分期、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及手术切除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肿瘤TNM分期是影响胃癌预后的最重要的因素。3.检测胃癌组织中p-STAT3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病情进展,并可能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