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次公开发行(IPO)效率问题,一直是IPO研究领域里的重要问题。我国现行的发行方式为询价发行方式,在这种发行方式下依旧存在高初始收益率等问题,说明这种发行方式使得市场运行的效率、资源配置的效率依旧较低。本文针对股权分置改革后,市场较为稳定的2007年所有IPO发行公司进行分析,探讨在新环境下IPO发行效率的问题。通过对IPO发行效率的界定,选取初始收益率作为一个衡量IPO发行效率的一个标准。在香港混合发行方式与我国大陆发行方式的比较分析中,发现我国发行方式中存在低效率的因素,并选取2007年所有IPO发行公司作为样本,运用EVIEW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全文还根据不同的需要,使用描述性统计,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基本分析。通过对2007年所有IPO发行上市公司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财务数据和二级市场反映数据对初始收益率的解释力度不强,其中只有中签率与初始收益率之间存在负相关性,且这种显著性较为明显,案例分析的结果也进一步显示,中签率较高的IPO发行股票使得初始收益率低于全年平均水平。由于网下配售的额度限制,回拨机制的存在并没能有效的提高市场效率。在市场化不断深化的今天,增加市场的供给的同时,改变机构投资者结构和投资者的投资观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IPO的发行效率。由于供给的提高,将会使初始收益率下降。我国股票市场的“二元结构”的制约影响因素依旧存在,我国现有的询价发行方式中不完善得因素,制约了IPO发行效率的提高。改变IPO发行低效率的关键在于不断完善发行方式,从价格的制定过程到上市发行的价值实现,尽可能提高市场化的程度,同时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督,保证监管力度要松紧适度,借鉴香港混合询价发行中的回拨机制和超额配售选择权,增加对承销商和投资者的投机行为的约束。只有这样,才能降低上市初始收益率,稳定市场,提高市场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