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及营养发展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xia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也是合理引导食物生产、调整食物消费结构、进行营养干预的关键时期。在未来食物发展不容乐观、食物消费增长不可逆转、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差异日益扩大等严峻形势下,如何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引导,使之适应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件关系到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政策及其事业成败的大事。基于此,本研究以食物消费理论、膳食平衡理论等为指导,开展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研究的相关理论:分析研究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理论基础;分析趋势外推法、指数平滑法等在经济学中运用,为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趋势预测寻求方法支撑。研究统计分析对回归方程的检验意义。依据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阶段,编制不同时期主要食物消费与营养素转换表。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主要模式:依据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占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的比例变化,将不同国家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模式划分为三大类型,分析它们的优缺点,总结合理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模式的构成,并对中国合理食物消费与营养模式及其特点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选取一定的指标,将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历史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比较不同阶段的特点。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比较分析: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食物消费量及其结构,以及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指标比较分析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变化。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是农村居民结构变化的先导,两者均偏离了合理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模式,需要进一步地加以引导。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未来趋势预测:借助SPSS软件,利用不同计量经济模型,预测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未来发展,对预测结果进行统计检验,就不同的合理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在无任何干预措施的条件下,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到2010、2015、2020年时的发展状况。结果显示,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仍与合理膳食营养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农村居民差距扩大,城镇居民有所改善。影响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食物供给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一个地区的食物种类、数量等供给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决定基本的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取向;居民收入、积累与消费比例、收入分配结构、食物零售价格等是引导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差别的关键因素。实现城乡居民合理消费模式的政策建议:依据以上研究结果,从国情出发,本文提出促进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朝合理膳食结构模式转变的八大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宏基因组学是以某一特定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DNA、构建文库、文库筛选等基本流程来研究微生物多样性、进化关系以及寻找新基因等为研究目的的新
锦灯笼为茄科植物酸浆属植物Physalis alkekengi L.var.franchetii(Mast.)Makino的干燥宿萼或带果实的宿萼。气微,宿萼味苦,果实味甘,微酸。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利尿的作用,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9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入院到手术出院期
目的:明确枯草芽孢杆菌生物拌种剂对玉米病虫害的防病和增产效果,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种杀虫剂分别加入枯草芽孢杆菌生物拌种剂中充分摇匀后,按肥种比1∶50比例
环保微生物菌剂是指一种或多种从自然界分离纯化,通过自然或人工选育(未经基因改造)所获得微生物菌种(株)所组成的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微生物菌剂。如今,在一部分
本文共分四章对《三言二拍》嬗变作品进行考察研究。第一章是关于《三言二拍》嬗变作品界定、传播及产生的原因。本章融合文学、史学、文化等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研究,首先从
居民膳食营养构成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准。我国人民生活在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根据国际经验
针对青海省海西州发展与保护不协调的现状,利用生态安全评价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划定生态控制线、维系水生态系统稳定、确定环境容量等方式构建海西州生态安全格局,以此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5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分为轻症组258例、中症组146
总结了现代分子生物学所发展出来的各类分子标记 ,并对分子标记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基因定位进行了详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