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型与眼科影像学表现的紧密关系,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方面提供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纳入80例患者(80眼),根据证型分为3组,A组:气阴两虚,脉络瘀阻(22眼例);B组:肝肾亏虚,目络失养(26例);C组:阴阳两虚,血瘀痰凝(32例)。分别行视力、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彩照、眼底荧光照影(FFA)检查,测量出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眼底荧光素新生血管渗漏面积、出血面积等数据,再进行数据分析,并将其与中医证型进行比较,分析两者是否存在相关性,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结果:1.各组一般资料比较各组病例年龄、性别,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三组患者来自同一总体,基线情况一致,具有可比性。2.三种证型病程比较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平均病程为(5.86±3.152)年,肝肾亏虚,目络失养型平均病程为(11.04±5.632)年,阴阳两虚,血瘀痰凝型平均病程为(14.59±7.869)年,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3.各组视功能方面(最佳矫正视力)三组病例中,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处于病变的早期,对视功能影响较小,平均视力为(0.58±0.23);肝肾亏虚,目络失养型平均视力为(0.34士0.20);阴阳两虚,血瘀痰凝型平均视力为(0.18±0.17),经统计学分析,三组视力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4.黄斑中心凹厚度的比较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为(249.45±51.493)μm,肝肾亏虚,目络失养型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为(316.58±79.974)μm,阴阳两虚,血瘀痰凝型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为(455.19±96.583)μmm;三者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5.新生血管渗漏面积比较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新生血管平均渗漏面积为(0.15±0.03)PD,肝肾亏虚,目络失养型新生血管平均渗漏面积(2.78±1.58)PD,阴阳两虚,血瘀痰凝型新生血管平均渗漏面积为(4.11±1.95)PD,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差异(P<0.05)。6.出血面积比较经研究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平均出血面积为(0.24±0.11)PD,肝肾亏虚,目络失养型新生血管平均出血面积为(2.88±1.84)PD,阴阳两虚,血瘀痰凝型平均出血面积为(4.30±1.99)PD,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存在显著差异(P<0.05)。7.中医证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的关系研究发现,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32%、45%、18%眼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轻、中、重度非增殖期,5%眼为增殖期,肝肾亏虚,目络失养型,31%、46%眼分别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重度非增殖期、23%眼为增殖期,阴阳两虚,血瘀痰凝型,94%眼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增殖期,6%眼为重度非增殖期。结论:1.中医证型与视力存在相关性,随病证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肝肾亏虚,目络失养型→阴阳两虚,血瘀痰凝型发展过程中,视力逐渐下降。2.中医证型与病程存在相关性,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程越长。阴阳两虚,血瘀痰凝型病程最长,其次到肝肾亏虚,目络失养型,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病程最短。3.中医证型与oCT黄斑中心凹厚度存在相关性,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黄斑中心凹厚度最薄,阴阳两虚,血瘀痰凝型黄斑中心凹厚度最厚,肝肾亏虚,目络失养型居中,黄斑中心凹厚度越厚,说明水肿越严重。4.中医证型与FFA荧光素渗漏面积存在相关性,阴阳两虚,血瘀痰凝型新生血管最多,故荧光素渗漏面积最大,其次到肝肾亏虚,目络失养型,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基本无新生血管渗漏。5.中医证型与眼底彩照出血面积存在相关性,阴阳两虚,血瘀痰凝型出血面积最大,其次到肝肾亏虚,目络失养型,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出血面积最小。6.中医证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存在相关性,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以轻、中度非增殖期为主,肝肾亏虚,目络失养型以重度非增殖期为主,阴阳两虚,血瘀痰凝型以增殖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