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Ph’),为一种特殊染色体易位现象。指病变细胞的9号染色体长臂与22号染色体断臂相互易位,形成标志性遗传学异常t(9;22)(q34;q11),其基因型为bcr/abl融合,在大部分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aemia,ALL),及少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可见。Ph+ALL占成人ALL的20%~30%,尽管80%-90%的Ph+ALL采用常规化疗可以获得诱导缓解,但多数患者短期内复发,且预后差,属高危难治白血病之一。诱导缓解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因具备移植物抗肿瘤效应,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治愈Ph+ALL患者的金标准,但治疗相关死亡率高及移植后复发等问题,使Allo-HSCT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随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IM)的广泛应用,Ph+ALL的疗效得到了显著改善,使得更多患者有机会行Allo-HSCT。然而,Allo-HSCT与IM如何联合应用等问题仍存在争议。近年来一些临床对照研究报道了Allo-HSCT后IM维持治疗的是否安全有效,但不同研究间结果并不一致,使得该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论。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比较Allo-HSCT后应用IM与否及IM不同治疗起点对Ph+ALL疗效影响,为移植后Ph+ALL的治疗提供切实可靠的循证依据。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比较Allo-HSCT后应用IM与否及IM不同治疗起点对Ph+ALL疗效影响。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在合理制定检索策略的基础上,首先互联网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Meta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VIP、CBM、Wan Fang Data等数据库,以手工检索和文献追溯作为辅助,获取比较Allo-HSCT后是否应用IM或IM不同治疗起点对Ph+ALL疗效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包括随机及非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4年4月10日。筛选文献后获得最终纳入研究,提取资料和评价文献质量,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软件RevMan5.2进行Meta分析,测量指标主要为总体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血小板植入时间、白细胞植入时间、复发率及非复发死亡率(NRM)。结果:经过严格的文献筛选,本研究最终共纳入7篇临床对照研究,共包含366例受试对象,均为Allo-HSCT后Ph+ALL患者。研究目的分别为比较Ph+ALL移植后应用IM与否,以及移植后不同IM治疗起点的疗效差异。系统评价的结果表明:Allo-HSCT后是否给予IM维持治疗对OS的比较效应统计量风险比(HR)及其95%可信区间(CI)为0.22[0.17,0.27],DFS的比较效应统计量HR及95%CI为0.84[0.80,0.89],NRM的比较效应统计量HR及95%CI为0.41[0.20,0.82],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llo-HSCT后是否给予IM维持治疗对白细胞植入时间的比较效应统计量均数差(MD)及95%CI为-0.92[-4.35,2.50],对血小板植入时间而言,其比较效应统计量均数差(MD)及95%CI为0.78[-1.59,3.16],表明移植后IM(+)组和IM(-)组之间的血细胞植入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移植后IM维持治疗对复发率的影响尚存在争议。移植后预防性给予IM维持治疗与检测到MRD后给予IM相比,可延长BCR/ABL持续阴性的时间,并降低移植后的分子学复发率,但对于OS率、DFS率、EFS率及缓解持续时间等方面均无明显影响,此外,早期检测到BCR/ABL阳性与不良预后相关。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Allo-HSCT后给予IM维持治疗与移植后不给于IM维持治疗相比,并未明显缩短白细胞、血小板植入时间,但可提高移植后Ph+ALL患者的OS率和DFS率,同时可降低NRM,其对移植后复发率的影响尚存在争议。纳入研究中仅1篇随机对照试验报道了Allo-HSCT后IM不同治疗起点的结果,提示移植后预防性给予IM,可延长BCR/ABL持续阴性的时间,并降低移植后的分子学复发率,但对于OS率、DFS率、EFS率及缓解持续时间等方面均无明显影响。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的限制,本系统评价所得的结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