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廉银制度是清朝制度中的一项创举,是雍正皇帝为了解决官吏贪污腐败问题,而设立的俸禄制度。尽管学界对该制度的研究已臻成熟,但本文尝试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为养廉银的研究开启新牖。在对养廉银制度历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究该制度异化的深层原因,以突显养廉银制度变迁对现代制度良性运行的启示。本文参酌历史文献与史学、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史料的梳理,试图理清养廉银制度的缘起、内容、沿革,并分析该制度取得的功效和存在的不足;探析该制度产生的相关政治制度环境及养廉银制度的异化过程,试图揭示影响养廉银制度异化的深层原因;最后,得出在制度良性运行中,应该考量相关利益主体和非正式规则对正式制度矫正的启示。本文研究的落脚点是政府行政管理制度的创设范畴。根据以上思考,本文对养廉银制度进行制度变迁理论视角的分析。第一,分析该制度的产生环境,探讨政治、法律、社会等外部制度环境对该制度的产生存在的影响。第二,概括养廉银制度实行的目的,进而剖析封建皇权对养廉银制度出台的决定性影响以及传统官僚组织在养廉银制度实旌过程中的影响。第三,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追溯养廉银制度路径依赖的源头,并试图结合路径依赖理论还原与明晰养廉银制度实施过程中,陋规造成的路径依赖和养廉银制度的衰微轨迹,得出造成养廉银制度异化的深层原因:即缺乏制度运行的合理工具、制度变革与组织文化不配套、相关利益主体对制度内涵的矫正。最后,文章揭示了养廉银制度衰败路径对现代制度良性运行的启示:政府在制度设立初期应该考量传统力量对正式制度的矫正,引导相关利益主体对制度变迁的正强化;制度改革应该与组织文化配套;制度需要适时改革;制度的实施需要合理的制度执行工具加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