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链氨基酸补充对低蛋白饮食大鼠肝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cba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研究支链氨基酸的添加对低蛋白饮食大鼠肝脏的影响,以及恢复正常蛋白饮食后这种作用是否持续存在,并进行初步的机制探索。方法:1.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1)20%正常蛋白饮食4周;(2)4%低蛋白饮食4周;(3)4%低蛋白+4%支链氨基酸饮食4周;(4)20%正常蛋白饮食12周;(5)4%低蛋白饮食4周,恢复正常蛋白饮食8周;(6)4%低蛋白+4%支链氨基酸饮食4周,恢复正常蛋白饮食8周。2.每周记录大鼠体重与进食量,于第4周末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实验(IPGTT)、腹腔注射胰岛素耐量实验(IPITT)后处死(1)(2)(3)组,于12周末行IPGTT、IPITT后处死(4)(5)(6)组。取大鼠血清进行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检测,取大鼠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PAS染色、CD68染色,测定肝脏组织甘油三酯含量,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糖代谢、脂代谢、线粒体氧化呼吸链相关基因及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5’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及支链α-酮酸脱氢酶(BCKDH)表达活性。3.用不含氨基酸的培养基模拟体外低蛋白环境培养hepG2细胞,分别加入支链氨基酸、支链氨基酸+AMPK抑制剂、苏氨酸(Thr,必需氨基酸)、精氨酸(Arg,非必需氨基酸),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检测AMPK及BCKDH表达活性。结果:1.大鼠低蛋白喂养4周后出现体重下降,空腹血糖降低,支链氨基酸的添加使大鼠体重略有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空腹血糖仍然较低;恢复正常蛋白饮食8周后低蛋白组出现糖耐量异常,而添加支链氨基酸组较低蛋白组表现为糖耐量改善。2.饮食干预4周时低蛋白组大鼠肝脏甘油三酯含量增多,肝细胞脂肪变性增加,肝脏脂质合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增加,支链氨基酸干预后结果显示:支链氨基酸的添加显著降低肝脏甘油三酯含量(P<0.05)及肝脏脂质合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P<0.05),减轻肝脏脂肪变性。恢复正常蛋白饮食8周后低蛋白组大鼠肝脏仍然存在上述脂质沉积相关改变,支链氨基酸的早期添加对肝脏脂质沉积的减轻作用仍然存在。3.在饮食干预4周时,支链氨基酸的添加减轻低蛋白饮食引起的肝脏肝酶增加、巨噬细胞浸润增加、炎症因子表达增加(P<0.05);在恢复正常蛋白饮食8周后,支链氨基酸对肝脏慢性炎症的这种改善作用仍然持续存在。4.低蛋白饮食组在饮食干预4周后出现肝脏AMPK活性降低,BCKDH活性降低,支链氨基酸的添加升高AMPK活性及BCKDH活性,且这种改变在恢复正常蛋白饮食后持续存在。5.不含氨基酸的培养基培养hepG2细胞,出现细胞甘油三酯含量增加,AMPK活性降低,BCKDH活性降低,添加支链氨基酸后细胞甘油三酯含量降低,AMPK活性及BCKDH活性升高;在添加支链氨基酸时同时加入AMPK抑制剂,细胞甘油三酯含量增加,AMPK活性降低,BCKDH活性降低;在不含氨基酸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苏氨酸、精氨酸,细胞甘油三酯含量并无明显降低,AMPK活性及BCKDH活性也无明显升高。结论:大鼠低蛋白饮食期添加支链氨基酸,能减轻低蛋白饮食所致的肝脏脂质沉积、肝细胞脂肪变性,减少低蛋白引起的肝酶增加、肝脏巨噬细胞浸润增多、炎症因子表达增加;在恢复正常蛋白饮食后,早期低蛋白饮食导致的上述病理改变仍然存在,且早期支链氨基酸的补充对低蛋白饮食导致的病理改变仍有改善作用。除此以外,低蛋白饮食在恢复正常蛋白饮食后出现糖耐量异常,而早期支链氨基酸的添加能改善糖耐量异常。通过体内外实验,发现低蛋白饮食以及低氨基酸干预引起肝脏脂质沉积的原因之一是AMPK活性的降低影响了BCKDH活性,从而使支链氨基酸分解代谢减少,中间产物堆积,进而引起肝脏脂质沉积,而支链氨基酸的添加能通过升高AMPK活性,上调BCKDH活性,从而减轻肝脏脂质沉积,并且其他单个氨基酸的添加无此作用。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UHRF1蛋白在小鼠精原干细胞中的表达与功能研究【目的】哺乳动物的精子发生和男性生育力的长期维持依赖于精原干细胞的稳态。一方面,精原干细胞作为生殖干细胞,需要像胚胎干细胞一样增殖分化,通过自我更新维持相对稳定的数量。另一方面,精原干细胞经历分化最终生成精子。然而,关于精原干细胞稳态的维持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清楚。本部分研究旨在明确具有植物同源域和环指结构域的泛素样蛋白1(Ubiquitin-l
学位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1年预后的影响因素;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以及BP神经网络构建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检验两个模型的判别能力及预测水平,选出最优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选出预测因子构建BP神经模型和Cox模型(以列线图的形式呈现)。使用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Brier评分和赤池信息准则(AIC)比较两模型的预测能力,同时采用10倍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内部
学位
目的:研究采用双重损伤法是否能建立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动物模型,并在动物模型中研究内皮间充质转化(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是否参与IUA纤维化进程。通过动物模型及细胞实验研究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BP)对EndMT的调控关系。方法:通过机械损伤联合感染损伤来建立IUA模型。为验证EndM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适用于我国内科住院患者的出院准备服务需求预测模型,为临床医务人员识别出院准备服务高需求患者提供科学、便捷的筛查工具,以利于尽早实施出院准备服务,确保患者院后能得到持续、有效的照护。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与专题小组讨论法确定内科患者出院准备服务需求预测模型的候选预测因子,并制成出院准备服务需求预测因素调查表。采用该调查表对2021年3月~6月间武汉市某三级医院的内科住院患者进行资料
学位
【目的】探索B细胞激活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在小鼠结肠炎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探讨BAFF调控结肠炎的机制。【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构建慢性结肠炎小鼠模型,检测血清、结肠组织中BAFF表达。BAFF中和抗体干预结肠炎小鼠模型,通过疾病活动指数、结肠长度、脾脏重量、结肠病理评分对小鼠进行炎症评估,RT
学位
目的:先天性凝血因子X(FX)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出血性疾病,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由凝血因子X编码基因的突变引起,导致凝血因子X凝血活性异常和严重出血倾向。因此,识别凝血因子X中的突变对于先天性凝血因子X缺乏症的诊断和未来治疗至关重要。在一有频繁出血病史的先证者家系中发现了F10基因两种新突变c.794T>C:p.Ile265Thr和c.865+5G>A:IVS7+5G>A两处突变,拟对突变对FX蛋
学位
目的:探究利用基因编辑原理,通过8型腺相关病毒(AAV8)使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特异性受体即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在肝脏特异性异位表达,利用肝脏强大而成熟的脂质代谢途径生理性清除循环中过载的氧化脂质是否能够维持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晚期斑块的稳定、抑制晚期病变的快速进展。方法:6周龄雄性Apo E-/-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基线组、对照组及病毒干预组。晚期动脉粥
学位
中医药课程思政旨在通过课程思政资源将中医药优秀文化思想贯穿于学生的全部学习生涯,进而达到德育的教育目的。前期研究中发现目前中医药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文在天地人思想的指导下,将烟台中医药文化元素与中医药类课程内容进行了有机融合,让地方中医药文化鲜活起来,让相关专业学生对院校驻地中医药文化有更加感性的认识,有效提升中医药的文化育人效果,以走出中医药课程思政的新路径。
期刊
拟盘多毛孢属真菌(Pestalotiopsis sp.)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内生真菌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为生物碱、聚酮、倍半萜、异香豆素等。其中,石竹烯型倍半萜结构多变,具有显著的免疫抑制活性、抗菌活性、抗炎活性和细胞毒活性,值得深入研究。棕榈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hamaeropis)属于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拟盘多毛孢属,可引起植物叶斑病,至今
学位
<正>新生代学生是现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推动力,特别是中职学生,在专业技能水平的学习和掌握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是近年来,中职院校学生由于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影响,导致学生们在心理方面逐渐出现了偏差,对学生们的成长具有不利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中职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事业也在经历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