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ly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不仅大大降低放疗效果,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二甲双胍是临床二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药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除降糖作用外,近年的研究还发现其在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均有一定功效。另外,二甲双胍在逆转纤维化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但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相对研究较少,且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的及意义本研究采用X射线单次全胸照射小鼠,建立放射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并从血清学、组织学、分子机制研究、肠道微生物等多角度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旨在阐明二甲双胍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找出主要影响通路和作用靶点,为临床放射性肺损伤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6-8周龄雄性C57BL/6 J小鼠适应性喂养一周,按体重随机分为四组:健康对照组(Control)、单纯照射组(15 Gy)、低剂量二甲双胍联合照射组(L-MET+15 Gy,100 mg/kg)及高剂量二甲双胍联合照射组(H-MET+15 Gy,200 mg/kg)。二甲双胍组于照射前三天始在饮水中干预,照射采用德国西门子6 MV高能X射线单次全胸照射,总剂量为15 Gy,剂量率为300 cGy/min,源皮距为100 cm,照射野为2 cm×40 cm。二甲双胍组照后继续给予干预,直至实验结束。期间观察小鼠的精神状态、摄食、饮水、体重、毛发等一般生命体征的变化。第一部分 研究二甲双胍对早期放射性肺炎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于照后3.5天和14天,处死小鼠,每组5只,取血检测血常规和血清炎症因子;取肺,左肺用福尔马林固定,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及炎症相关因子表达,右肺于-80℃保存,用于分子机制研究.第二部分 研究二甲双胍对晚期放射性肺纤维化的防护作用及机制。于照后6个月,处死小鼠,每组12只,样本采集方法同前,收集肺泡灌洗液(Broncho 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血清、肺组织及肠内容物,用于炎症因子测定、病理组织学分析、分子机制研究和肠道菌群检测。结果:第一部分 二甲双胍对早期放射性肺炎的防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1.照射后3.5天和14天,与Control组相比,15 Gy照射组小鼠摄食量和饮水量于照后1天开始减少,并伴随体重减轻,精神不佳,照后3天达到最低值,此后又慢慢回复,二甲双胍干预组,上述现象有一定程度缓解,且高剂量组效果更好。2.15 Gy照射组小鼠的胸腺指数显著降低,肺湿重和肺湿重/体重比(LWW/BW)显著增加,与Control组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干预能够降低肺湿重和LWW/BW,与15 Gy照射组比,高剂量二甲双胍干预效果更佳(P<0.05)。3.肺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Control组小鼠肺组织及肺泡形态结构完好、清晰,无任何病理性改变,照后3.5天,15 Gy照射组小鼠肺组织内可见肺间隔增厚、肺间质充血水肿,肺泡腔变小,内见少量的炎性渗出物,并伴有少量的炎症细胞浸润,而L-MET+15 Gy组和H-MET+15 Gy组显著改善了肺损伤,病理评分分别下降50.00%和58.33%(P<0.05)。照后14天,15 Gy照射组小鼠肺充血更加明显,肺间质进一步增厚,肺泡腔较3.5天进一步变小,内见大量的炎性渗出物,并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而二甲双胍干预上述现象明显减轻,病理评分分别下降了45.45%和 54.54%(P<0.05)。4.照射后的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和IL-1β的水平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干预能够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特别是IL-6和TNF-α的水平,与15 Gy照射组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HMGB1和NF-κB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比,照射后细胞阳性染色率和蛋白表达量均有明显增加,而二甲双胍干预能够降低其表达,与15 Gy照射组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 二甲双胍对放射性肺纤维化的防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1.照后6个月小鼠一般生命体征:与Control组相比,小鼠在照后第二天便出现精神不振,摄食和饮水量下降,伴有体重减轻,3天达到最低,此后又慢慢回复。照射组小鼠胸部毛色在照后3个月便开始出现白化和脱毛现象,二甲双胍干预组出现较15 Gy照射组晚,且白化和脱毛现象轻。2.肺湿重及LWW/BW值的数据显示,照射组数值明显增加,与Control组相比(P<0.01);与15 Gy照射组比,二甲双胍干预后数值显著回落(P<0.01),且高剂量二甲双胍干预的效果更佳。3.肺组织的HE结果显示:Control组小鼠肺组织结构清晰、肺泡及肺泡间隔均正常,未见任何病理性改变;15 Gy照射组小鼠肺组织纹理结构紊乱,有的部位可见条索状改变,肺泡壁明显增厚,肺泡腔缩小,腔内的纤维组织团与泡壁融合,肺间质明显增宽,间质部分可见肌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细支气管及血管周围被纤维组织包绕,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等。而L-MET+15 Gy组和H-MET+15 Gy组均能改善肺的这些病理性改变,且H-MET+15 Gy组的效果更加明显。Control组、15 Gy组、L-MET+15 Gy组和H-MET+15 Gy组的肺组织病理评分分别为 0.40±0.55、2.20±0.45、1.40±0.55、1.00±0.71,组间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Masson染色结果显示:15 Gy照射组小鼠的肺组织中胶原含量显著升高,而L-MET+15 Gy组和H-MET+15 Gy组中胶原含量明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二甲双胍干预效果更佳。对Masson染色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Control组、15 Gy组、L-MET+15 Gy组和H-MET+15 Gy组的分值分别为 1.00±0.71、6.40±1.14、4.20±0.84、3.00±1.00,组间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肺组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照射组小鼠肺组织纤维化相关因子Collagen-I、TGF-β1和Samd2含量显著升高,二甲双胍干预能够降低其表达。4.肺组织、血清和BALF炎性因子IL-6、TNF-α和IL-1β的结果显示,照射后均有明显升高,二甲双胍干预能够不同程度降低这些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5.HMGB1作为重要的炎症调控因子,免疫组化和ELISA结果显示,15 Gy照射组HMGB1水平显著上升。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15 Gy照射组中TLR4、IKKβ、NF-κB、MyD88、HMGB1和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剂量二甲双胍干预后这些蛋白的表达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高剂量二甲双胍组干预效果更为明显(P<0.05)。6.此外,照射后肺组织SOD和GSH水平显著下降。为了了解铁死亡在二甲双胍防治肺纤维化中的作用,进一步检测了肺组织中铁死亡相关的ACSL4、SLC7A11、Gpx4的蛋白表达。结果发现:15 Gy照射组小鼠肺组织中铁死亡脂质过氧化的核心蛋白酶ACSL4蛋白表达显著上升,二甲双胍干预能够降低其表达,且高剂量组下调效果更加明显(P<0.05)。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在15 Gy照射组中出现了明显下降,二甲双胍干预能够提高其表达量(P<0.05)。7.肠道菌群的16S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四组小鼠在属水平上肠道细菌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显示Control组和15 Gy照射组菌群结构分开较好,提示两组微生物组成结构差异较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属水平上15 Gy照射组乳杆菌和毛螺菌科细菌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而二甲双胍干预能够提高其丰度,特别在高剂量二甲双胍组能够显著提高,与15 Gy组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二甲双胍对早期放射性肺炎和晚期放射性纤维化均具有防护作用;2.二甲双胍可抑制辐射引起的炎症因子和促炎介质的释放、降低促纤维化诱导因子的表达,进而改善放射性肺损伤;3.调节HMGB1/TLR4信号通路和铁死亡可能是二甲双胍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重要靶点;改善辐射所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二甲双胍改善放射性肺损伤的又一途径。
其他文献
巴贝虫是一种寄生于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红细胞内经媒介蜱叮咬传播的顶复门原虫,可引起人兽共患巴贝虫病。巴贝虫感染多呈隐匿性,亦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自发性溶血疾病,在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重症患者可危及生命。田鼠巴贝虫是引起输血途径感染巴贝虫病的主要虫种,且经输血途径引起的巴贝虫病致死率更高。目前巴贝虫病常用治疗药物是克林霉素和奎宁,阿托伐醌和阿奇霉素可作为二线药物,以上药物为提高疗效可联合
学位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最主要类型,针对其治疗的靶向药物较少且预后很差,其相关分子机制急需被阐明。肿瘤并非单一基因或通路异常的结果,因此基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系统生物学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NSCLC的研究中。然而传统的PPI网络研究有两个不足:一是网络拓扑分析较少考虑已有的先验生物知识,二是往往缺乏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结构层面解释。针对此研究现状,本论文的第一部分提出了
学位
蛋白质稳定性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对于活细胞能够执行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参与了细胞中许多重要的生命过程。错义突变可以通过影响蛋白质稳定性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致使蛋白质的功能削弱或丧失,从而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因此需要开发估计和解释错义突变对蛋白质稳定性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影响的方法。本次研究中,我们开发了 PremPS和MutaBind2预测方法,分别通过计算错义突变对蛋白质折叠自由能和
学位
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pullulans)是一种具有多种发酵产物的酵母样真菌,在合适的营养环境下可以同时合成两种结构不同的胞外多糖—普鲁兰和β-葡聚糖。普鲁兰是由α-1,4-糖苷键连接的麦芽三糖单位经α-1,6-糖苷键聚合而成的水溶性高分子多糖,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可塑性、稳定性以及可降解性,因而在食品、医药、化妆品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应用广泛。β-葡聚糖是由β-1,3-糖苷键连接而成的
学位
研究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类发生在结直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见症状为腹痛、腹泻和血便等。炎症反应、胆汁酸和肠道菌群紊乱、焦亡和凋亡的激活在UC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我们对UC的发病机制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目前仍无特效的预防和治疗药物,且已有的药物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均具有比较严重的副作用,因此亟待寻找新的、安全且高效的防治策略。苹果多酚提取物(APE)是从新鲜苹果中提取的植物化学物的混合物
学位
目的:食管鳞癌是一种起源于食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所有肿瘤中居高不下,严重危害国民健康水平。食管鳞癌恶性程度高,发病机制复杂,因此,探索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近年,RNA中的m6A甲基化(m6A methlyation)是肿瘤分子遗传学中的研究热点。本论文主要探究m6A甲基化酶METTL3对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机制,旨在为食管鳞癌的分子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
学位
CD8+T细胞在不同细胞因子条件下可分化为特性和功能不同的亚群,包括Tc1、Tc2、Tc9、Tc17等。其中主要由细胞因子IL-12介导分化的Tc1细胞,即 Ⅰ型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以分泌高水平的穿孔素、颗粒酶素、γ干扰素(IFN-y)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为主要特征,是机体自发性抗肿瘤免疫应答中杀伤肿瘤最主要的效应性免疫细胞
学位
背景:儿童桡骨颈骨折在临床中并不常见,但不恰当的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功能丧失。其治疗主要依据骨折移位程度,无明显移位的桡骨颈骨折可选择单纯外固定保守治疗,移位明显的骨折可能需要复位后内固定治疗。固定方式包括:弹性髓内钉、克氏针、可吸收螺钉、可吸收棒、钢板内固定及石膏外固定等。其中克氏针撬拨复位,具有避免切开肘关节囊,保护桡骨头血运等优点,在治疗移位明显的儿童桡骨颈骨折上得到广泛认可。但是,
学位
本文针对微小空间和复杂表面α泄露的检测及工作人员辐射防护的特殊需求,基于离子注入型硅半导体(Passivated Ion-Implanted Planar Silicon,PIPS),研制了一套高精度微小探头α能谱测量系统。同时,针对α、β表面污染共存的工作条件,采用脉冲形状甄别(Pulse Shape Discrimination,PSD)技术,研制了一套基于叠层闪烁体探测器的α/β表面污染测量
学位
目的:随着时代发展,核技术早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受到电离辐射(IR)暴露的机会也因此不断增加。医务工作者(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等职业在工作时难免会受到电离辐射,而个体辐射敏感性的鉴定有助于筛出敏感人群,实现核领域相关从业人员的精准遴选;对于肿瘤病人而言,个体辐射敏感性的测定有助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从而获得更好的疗效。目前,个体辐射敏感性的鉴定标准尚未确立。本研究试图使用经典的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