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和持续腰大池引流在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早期(发病72小时内)采用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51例。其中7例复杂动脉瘤(宽颈、梭形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支架辅助栓塞,6例宽颈动脉瘤采用球囊瘤颈塑形辅助栓塞,3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行NBCA胶栓塞。149例患者成功介入栓塞治疗后,其中58例给予持续腰大池引流,44例每天腰椎穿刺放脑脊液,其余47例予以常规基础药物治疗。并且根据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不同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Ⅴ级四组,分别比较四组中三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早期(30天或出院时)能生活自理病例比例(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Ⅰ+Ⅱ级)、早期(30天内)的死亡率(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V级),以及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来评价三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151例患者共158个动脉瘤,成功栓塞155个,其中100%致密栓塞136个,90%栓塞15个,80%栓塞6个,50%栓塞1个,另有栓塞失败2个,1个多发性未破裂动脉瘤未作处理。其中13例应用瘤颈辅助技术(血管内支架、球囊)栓塞,栓塞满意。术后随访中有3例患者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在Hunt-Hess分级Ⅰ、Ⅱ级两组中持续腰大池引流、每天腰椎穿刺放脑脊液、常规基础药物三种治疗方法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早期生活自理病例比例、死亡率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在Hunt-Hess分级Ⅲ级组中结果显示腰大池引流与腰椎穿刺及基础药物治疗相比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降低,早期生活自理病例比例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而早期死亡率亦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在Hunt-Hess分级Ⅳ~Ⅴ级组中结果显示腰大池引流与腰椎穿刺及基础药物治疗相比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早期死亡率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早期生活自理病例比例升高,但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在腰大池引流的患者中有1例病例出现颅内感染,无其它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
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多数破裂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有希望成为颅内动脉瘤首选治疗方法。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临床操作简单、安全,能有效降低治疗前Hunt-Hess分级Ⅲ级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增加早期生活自理比例;降低Hunt-Hess分级Ⅳ~Ⅴ级患者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和早期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