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论述贞观时期文学的承袭与发展。贞观时期文学与前代文学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既藉关陇文化一脉极强的历史延续性,通过政治力引发对文学的形塑,又上承南北朝、隋代文学,并主要以南朝文学作为接受对象,进一步进行了合于文学规律的、符合文学发展趋势的实践。武德年间刚刚经历隋末战争的破坏,又高祖不喜文学,故文学上乏善可陈。但是,武德时期是贞观时期文学发展的新起点,同样不能忽略。作为贞观时期文学的班底、秦王府的文学人才梯队,在武德时期已初具规模,小范围地开展了文学活动。贞观时期的文学,由于众多来自于南朝的文学骨干的加入,表现出很强的过渡色彩。将该时期置于整个文学史的发展链条上看,贞观时期的文学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是一个重要的文学史环节。贞观时期真正把文治作为了执政重心,通过有力的举措促使文化走向繁荣,为文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贞观时期也有较为优秀的文学家,文坛层次分明,上有庙堂之音,下有白话诗歌创作,王绩作为隐逸诗人,也以其独特的风格辉映其间。贞观时期的宫廷诗秉承雅正的规范,基本扫除了艳冶情调,与齐梁宫廷诗划清了界限,并在形式技巧上进一步完善,为五言诗歌的发展定型做出了贡献。贞观时期的文学氛围较为宽松,频繁的宴饮和集会为诗歌形式技巧的磨练创造了条件,此外,类书与宫廷诗歌创作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武德时期编纂的大型类书《艺文类聚》,对贞观时期宫廷文人的创作是有着相当影响的。贞观时期的文并无太多出色之处,基本沿袭前代之作并无新的创获。文章的创新之处,一是在于从观念史角度阐发贞观时期文学特点的形成原因,二是对类书和宫廷诗歌创作关系的分析和对《翰林学士集》的重新考辨,三是对贞观时期文学所旁及的、未曾有人探讨过的隋唐嬗代之际的诗歌特点的分析以及以王梵志作品为例对“文学价值”以及“文学史价值”这两个概念的明确定义。此外,本文对于贞观诗坛的文化层次分析、对于贞观时期文章的研究也小有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