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笼统地讲,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教育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不相协调的一种结果。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讲,毕业生就业问题是毕业生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具有一定特征的劳动力市场上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创新之处在于笔者将这些关键因素区分为基础性因素和特殊性因素并用经济模型的方式形象地呈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区分实际上是反映了笔者将劳动经济学的一般分析框架应用于我国特殊国情的一种努力和尝试。基础性因素是导致毕业生就业问题出现的深层因素,这些因素在国外也普遍存在,像高等教育大众化、毕业生就业市场化和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只要这三个因素存在,毕业生就不可避免地花费成本在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工作。高等教育大众化意味着毕业生绝对数量增加,相互竞争加剧。就业市场化意味着国家不再负责分配,毕业生必须自己去寻找工作。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意味着工作搜寻要付出相当的努力,花费一定的交易成本。特殊性因素是导致毕业生就业问题出现的我国特有的因素,像高等教育高增长率、社会总就业形势紧张和劳动力市场严重分割。高等教育高增长率反映的是毕业生数量增长的速度,适度的超前发展是有益的,但过度的超速只会得不偿失。社会总就业形势紧张是我国目前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毕业生就业问题实际上已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劳动力市场严重分割主要是指我国东西部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的市场分割,它缩减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在基础性因素和特殊性因素区分的基础上笔者尝试着建立了解释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经济模型。依据模型,我们可以从多个层次对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既可以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市场的相互关系出发,也可以从基础性因素和特殊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出发。只有理清这些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才能正确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成因所在,才能深刻体会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之大。为了正确地理解和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成因,笔者总结了研究中必须具备的三种意识:“经济意识”、“条件意识”和“代价意识”。依据这三种意识,笔者对似是而非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驳斥,譬如,“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和用人单位学历高消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结构失衡的问题而非数量问题”、“高校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