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长期以来右心室心尖部(right ventricular apex, RVA)一直作为心室电极常规植入的部位,但心脏生理及病理生理学研究证实,起源于RVA的激动会导致心室收缩不同步,长期RVA起搏会导致心室肌组织结构重构和电重构,最终会损害心功能。因此,RVA实际上并不是心室内理想的起搏部位。理论上,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RVOT)起搏时,左、右心室间和心室内激动传导更同步,对心室收缩同步性和心功能损害小,应优于RVA起搏。但是,以往RVOT起搏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这可能与研究对象、电极导线位置判断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的不同有关。因此有必要对此进一步研究。 目的:本研究利用三维超声心动图确定RVOT电极导线确切的植入位置,通过比较QRS波、PPEI-APEI和Ts-SD等同步性指标和Tei指数的变化,评价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间和左室内收缩同步性及心功能影响的差异 方法:共入选了42例患者(平均年龄63.5+10.4岁),根据随机分组,将主动电极植入到RVA(RVA组,n=14)和RVOT(RVOT组,n=28)。通过手术时间、术中X线曝光时间、急慢性期阈值变化及手术并发症评价RVOT起搏的可行性;通过QRS时限、PPEI-APEI、Ts-SD比较两组患者心室电活动和机械收缩同步性的差异;通过心腔内径、射血分数和Tei指数的变化评价起搏部位对心功能影响的差异。经三维超声心动图确定流出道电极导线的准确位置,将RVOT组进一步细分为RVS组(n=17)和RVFW组(n=11),比较RVA、RVS和RVFW起搏对心室收缩同步性和Tei指数影响的差别,并分析与Tei指数变化相关的同步性指标。 结果:与RVA组相比,RVOT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急慢性期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