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最初的电商平台试水互联网金融产品,以服务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为切入点,到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中国金融业迎来“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行业以2015年P2P网贷平台进驻量的井喷式增长为标志,成为了新一轮覆盖全国基础金融服务的推动力量。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2018年8月13日发布的《2017年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村级行政区划范围内已基本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其中电子支付占比增速引人瞩目。这既得益于传统金融机构对互联网及其他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又为互联网金融不断创新自身业态模式,提升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为不断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模式与传统金融创造了极佳的共生发展环境。互联网金融科技与以银行业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补共生关系,这已经是一个明确的事实。在此基础上,本文就互联网金融在我国产生的必然性进行了进一步论述,并定性论证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殊性,厘清了后续章节所述问题的现实由来。本文首先将对所涉及的两大理论基础——金融共生理论和Logistic模型进行介绍;其次将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兴起进程,探讨互联网金融行业模式的形成机制及目前现存较成熟的业态模式,对两者的共生现状进行定性分析;接着遵照金融共生关系讨论的基本路径,通过构建共生模型,以及共生主体各自的种群密度、共生单元间的共生度等指标计算得出两者共生关系,并对具体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如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和众筹融资进行定量的实证分析,以期从数据角度进一步论证:目前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之间除了存在普遍公认的共生关系之外,互联网金融对金融市场整体所形成的影响态势远不如人们想象的那般强劲,尽管其作用程度正处于加速上升阶段,但传统金融业仍因其高频率、大额度的业务量和较为成熟的资本运作与监控体系占据着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最后重点阐述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共生发展建议,并构建了理想共生体系框架,为两者实现良序共生提供有益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