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Elongin C蛋白与甘蔗花叶病毒VPg的分子互作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198907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是造成我国玉米矮花叶病的主要毒原。SCMV属于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该属病毒的基因组为正单链RNA,病毒编码的基因组连锁蛋白VPg共价连接在基因组RNA的5’端。VPg参与病毒基因组的复制、翻译与病毒的移动,在病毒侵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实验室以SCMV VPg为诱饵筛选玉米cDNA文库得到了与之互作的玉米转录延伸因子C亚基(Elongin C, Elc).本文在此基础上研究SCMV VPg与玉米Elc(ZmElc)的互作,并初步探索了ZmElc在SCMV侵染过程中的作用。利用酵母双杂交(yeast-two hybrid, Y2H)和玉米原生质体中的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 BiFC)证明了SCMV VPg与ZmElc的互作,并在此基础上对VPg与Elongin C互作的特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二者的互作不具有病毒-寄主特异性。对ZmELC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及ZmElc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进行了研究。ZmELC基因在苗期和开花期玉米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在苗期玉米的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在开花期玉米的雌蕊中表达量最高。ZmElc蛋白同时定位于玉米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这是对植物ELONGIN C基因组织表达特异性以及Elongin C蛋白亚细胞定位的首次描述。在玉米原生质体中研究了SCMV侵染对ZmElc亚细胞定位的影响,发现病毒侵染没有改变该蛋白的定位。为研究ZmElc在SCMV侵染过程中的作用,在mRNA水平检测了SCMV侵染对ZmELC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接种SCMV4天和6天后,ZmELC基因在接种叶和第一片系统侵染叶的表达上调,而接种10天后其表达不受病毒侵染的影响。在玉米原生质体中瞬时过量表达ZmELC基因导致SCMV RNA积累量的增加,说明ZmElc促进了病毒的复制。为进一步研究ZmElc在SCMV侵染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对玉米中雀麦花叶病毒(Brome mosai virus, BMV)介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 VIGS)体系的接种方法进行了改进,并用其瞬时沉默了ZmELC基因。结果发现该基因表达的下调没有影响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但显著抑制了两种SCMV分离物的积累。为探索ZmElc在SCMV侵染中可能发挥作用的途径,对ZmElc和玉米翻译起始因子eIF4E (ZmeIF4E)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研究。Y2H和BiFC的研究结果说明,SCMV VPg能与ZmeIF4E特异性互作,而ZmElc和ZmeIF4E之间无直接互作。但是当且仅当SCMV侵染时,瞬时沉默ZmELC基因导致ZmeIF4E基因的表达下调,说明ZmElc和ZmeIF4E在病毒侵染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关联。
其他文献
从项目部的滚动发展谈起总结滚动发展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承揽任务的主要渠渠道,是获得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锻炼队伍、培养人才的大学校。
铁路旅游专列发生集体食物中毒,由于列车存在封闭运行和供餐的特点,使食物中毒的责任划分、原因调查和诊断更加难以确定,本文对该起事件进行了综合分析,运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和
目的外科手术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作用。方法将82例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41)和实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是艺术教育中的一部分,是人们思想的一种真实体现,表现的是一种现实生活。在幼儿时期进行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全面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且还可以塑造一个健康
双生病毒是一类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植物单链DNA病毒,目前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作物上造成毁灭性危害。近年来,我国华南各省作物上双生病毒病害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本文
目的:探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室护理方案。方法:选择94例急性胸痛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应用精细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V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长期卧床病人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神经科外科患者89例,收集本组患者89例病案信息资料。结果89例
伴随着国家基础公共设施建设的升级,桥梁结构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工程建设领域。转体施工方法凭借着它的独特优势,采用这种方法施工的桥梁越来越多。转体施工方法的优势在于,它
我院自1998年2月~7月对3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肺部感染病人应用培氟沙星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6岁~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