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正常性生活,未经避孕一年未妊娠者,称为不孕症。未避孕而从未妊娠者称为原发性不孕;曾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连续1年不孕者称为继发性不孕。不孕症发病率因国家、民族、地区不同存在差别。我国不孕症发病率7%-10%。反复流产和异位妊娠而未获得活婴,目前也属于不孕不育范围。不孕因素可在女方、男方或男女双方,女性不孕因素约占40%。其中,女性不孕因素以排卵障碍和输卵管因素居多,排卵障碍占25%-35%。中医称原发性不孕为“无子”、“全不产”、“绝嗣”、“无嗣”;称继发性不孕为“断绪”、“断续”。由排卵功能障碍引起的不孕症,依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无子”、“绝嗣”以及多种月经不调疾病如“闭经”、“崩漏”、“月经不调”等范畴。月经正常是卵巢能够正常发育、成熟及逸出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形成胎孕的前提条件,如果卵泡发育不良、成熟延迟、萎缩、排出障碍及黄体功能不健等可以引起月经失调,所以临床上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的主症经常表现为月经失调。历代医家对不孕症的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认识不断成熟完善,在理、法、方、药各方面积累了大量资料,当代医家将现代相关治疗技术应用于中医诊治不孕症过程中,探索出了不少新的治疗方案,使不孕症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中医学认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主要是由于肾虚引起,兼有血瘀、肝郁、痰湿等。在临床治疗方面,中医药围绕“肾-天癸-冲任-胞宫”轴进行辨证论治,多以补肾为主,兼以活血、疏肝、化痰。西医学认为女性不孕症的发生主要与排卵障碍、输卵管因素、外阴与阴道因素、宫颈与子宫因素等有关,其中排卵障碍是比较常见的原因,占到25%-51%。排卵障碍是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及卵巢的旁/自分泌功能失常导致卵泡不发育、发育停滞、闭锁、未成熟卵泡排卵等,从而导致不孕症的发生,主要表现为无排卵和黄体功能不全,主要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卵巢早衰、黄体功能不全、无排卵性功血、卵泡黄素化不破裂综合征等类型。西药促排卵有高排卵率和低妊娠率的特点,还可能引起多胎妊娠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中医治疗无明显毒副作用,长期疗效肯定,但治疗周期长,若将两者结合,扬长避短,一方面提高排卵率和受孕率,另一方面减少并发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中医调周疗法是在西医人工周期疗法的基础上,结合辨证论治而提出,因时制宜,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选择对应的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调节脏腑、经络、气血、阴阳,使之达到平衡,使月经正常来潮,经调则子嗣,不孕问题迎刃而解。阅读文献可以发现,中药调周疗法多数只提及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行经期,仅有基础体温作大致分期,没有客观指征,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动态观察激素水平、卵泡的变化,以便更准确地确定不同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