萜烯基环碳酸酯及其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wk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萜烯基环氧树脂(TME)为原料,与CO2反应合成萜烯基环碳酸酯(TCC), TCC分别与乙二胺、1,6-己二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及异佛尔酮二胺反应制备线性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并以环氧树脂E-51改性制备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HNIPU)。研究了萜烯基环碳酸酯与胺基化合物的交联反应活性、反应动力学特征以及环氧树脂改性对NIPU交联反应的影响,探讨了NIPU及HNIPU聚合物材料的形成过程与机理。相关为萜烯基NIPU替代传统PU应用于环境友好涂料领域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在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乙二醇共催化作用下,以来源于天然可再生资源的萜烯基环氧树脂与CO:在无溶剂环境中反应合成了萜烯基环碳酸酯。研究了催化剂用量、CO:压力、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并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产物中环碳酸酯的含量。研究表明,在催化剂用量1.0%、C02压力1.5MPa条件下,130℃反应7h,生成产物的环碳酸酯值为0.267mol/100g,环氧基转化率达99.7%,环碳酸酯选择性达到94.0%。同时,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红外光谱(FT-IR)、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及碳谱(13C NMR)表征了合成产物的化学结构。2.以FT-IR法研究了萜烯基环碳酸酯与1,6-己二胺交联反应动力学,交联反应动力学方程为:3.将萜烯基环碳酸酯与二元伯胺反应合成了线性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红外光谱证明聚合物分子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结构。实验表明,TCC与伯胺交联过程中内酯键的断裂受反应温度的影响,当聚合温度超过120℃时,没有酰胺键生成。当TCC与伯胺以物质的量的比1:1反应时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最高。萜烯基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具有良好的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其玻璃化转变温度13℃~64℃,失重50%的温度(Td)都在300℃以上。4.将TCC与E-51混合作为主要成膜物,以二元胺基化合物为固化剂调配成清漆,于90℃烘箱内预固化3h,140℃烘箱内后固化4h制备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涂膜。通过FT-IR和SEM对涂膜结构的分析,证明未反应的TCC与聚合物之间产生了微相分离,且只有当E-51添加量增加到TCC质量的60%以上时,微相分离才会明显。HNIPU相比NIPU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能、柔韧性、附着力、耐水及耐醇性。复合产物性能与环氧树脂添加量密切相关。随着E-51添加量的增加,复合产物的硬度、柔韧性和附着力都逐渐增强,耐水及耐醇性得到极大改善。
其他文献
3-氰基吡啶是合成烟酸和烟酸胺的重要中间体,在医药行业有着重要的应用。目前工业上合成3-氰基吡啶都是采用3-甲基吡啶氨氧化法,这个反应的关键在于开发出转化率高、收率高且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经医院收治40例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通过观察患者的病理特征,分析其与淋巴结转
随着卫星通信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业务涌入卫星通信网络当中,造成网络资源紧缺,其中最为严重的则是频谱资源的不足,而这也成为了限制卫星通信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认
本文根据多年从事网络程序设计工作和讲授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的的教学实践经验,从需求分析、整体规划、搜集素材、网页设计、申请空间、测试发布、维护推广等七个方面进行详
简要介绍Rogowsik线圈的测量原理,给出了测量系统的构成和测量结果。测量结果表明:采用谐振逆变电源作充电器和采用阐流管作放电回路主开关,使得脉冲发生器具有脉冲放电幅度晃动
利用四端接线法测量以普通铸造(DC)和低频电磁铸造(LFEC)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7050铝合金的电阻率-温度曲线.发现升温曲线在250℃有一斜率转变点,且LFEC样品电阻率随温度变化得
桦木酸为白桦树皮中含有的三萜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的抗艾滋病和抗肿瘤活性,桦木醇是桦木酸的羟基衍生物。本论文利用第二代CoMFA方法——Topomer CoMFA对文献报导的桦木酸衍生
目的探讨定量感觉检查(QST)及其联合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对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多发性神经病患者进行QST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含有杂原子如含氮含氧的环状结构(如内脂、内酰胺)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产物、化学材料及药物分子中。由此可见,杂环化合物,特别是含氮含氧类化合物在有机化学当中是一类非常重
胡适之科学精神的内涵主要有:独立精神——提倡评判的态度、独立的思想并对此负责;存疑精神——怀疑是思想和求真的起点,主张“无征不信”;求是精神——把握事物本来面目的求真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