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静脉孔的形态特征及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体后缘骨折块形成的关系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eng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椎体后缘骨折块(Retropulsed bone fragment, RBF)形成是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 TLBF)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往往发生在椎体后上缘。它对判断神经损伤、椎管占位、骨折稳定性、后纵韧带损伤等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决定胸腰椎骨折是否需要手术和如何手术的重要决定因素。目前椎体RBF形成的确切机制不清。有研究认为,暴力作用导致终板骨折,椎间盘突入椎体,椎体内压力增高,随后椎体爆裂;同时暴力使椎弓根基底部应力集中区骨折,并产生沿椎弓根传递的剪力,对椎体产生切入效果,导致椎体RBF形成和移位。此外对上下终板生物力学的研究发现,上终板更容易骨折,解释了骨折块总是位于椎体后上缘的原因。然而,上述理论存在一个共同缺陷,即:忽视了椎体后缘一个明显骨质缺省区(椎基静脉孔)的存在对椎体RBF形成的影响。当前,国内解剖学教材并未对椎基静脉孔(Basivertebral foramen, BF)这一特殊的解剖结构进行描述;国外虽偶有文献报道,但也只是简单提及其大致位置,并未关注BF的形态特征及与椎体RBF形成的关系。研究目的:1、明确胸腰椎(T12、L1、L2和L3)BF的形态特征,包括:物理参数(宽、深、高绝对值和相对值)、在椎体中的位置、不同椎体BF的差异、BF的影响因素。2、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明确BF与TLBF时RBF形成的关系。研究方法:1、对36例健康成人胸腰椎(T12、L1、L2和L3)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对每个节段单独进行正中矢状位和横断位重建。在CT横断位和正中矢状位重建图像上,测量BF宽(BFW)、深(BFD)、高(BFH)的绝对值,计算同一测量平面上BF相对于椎体宽、深、高的相对值(BFWr、BFDr、BFHr);测量BF距椎体左右边缘和上下终板的距离,观察BF在椎体中的确切位置。应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配对设计t检验分析同一个节段中BF距椎体左右边缘和上下终板的距离均数值的差异;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节段之间BFW、BFWr、BFD、BFDr、BFH、BFHr的差异。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性别与各个节段BFW、BFWr、BFD、BFDr、BFH、BFHr的相关性;利用Pearson检验分析年龄、体重指数与各个节段BFW、BFWr、BFD、BFDr、BFH、BFHr的相关性。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2、在36例健康成人胸腰椎(T12、L1、L2和L3)的正中矢状位重建图像上测量BFSL (BF后上角距上终板后角的距离)和BFSW(由BF顶点向上终板作垂线,上终板后角距该垂线的距离)。应用配对设计t检验分析相邻节段BFSL平均值与中间椎体BFSL的关系;应用配对设计t检验分析相邻节段BFSW平均值与中间椎体BFSW的关系。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收集临床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50例,其中L1骨折29例、L2骨折21例。对骨折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在CT正中矢状位重建图像上,测量骨折上下相邻椎体BFSL和BFSW测量骨折椎体RBF的参数,包括RBFL(骨折块的椎管侧长度)和RBFW(由骨折块前下角向骨折块上边做垂线,骨折块后上角距该垂线的距离)。利用相邻椎体BFSL和BFSW平均值分别代表骨折椎体的BFSL和BFSW,应用配对设计t检验分析其与骨折块RBFL、RBFW的差异,从而推测RBF形成与BF的关系。3、冻存胸腰椎节段标本9例(T12-L2),应用累积撞击模型复制L1爆裂性骨折,骨折前后应用螺旋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测量和分析骨折前BFSL、BFSW与骨折后RBFL、RBFW的差异,推测RBF形成与BF的关系。在冰冻状态下对标本进行解剖,肉眼观察RBF与BF的关系。观察撞击后上下终板的骨折情况和后纵韧带损伤等。研究结果:1、CT横断位和矢状位重建图像上,81%BF表现为三角形或梯形;6%BF内部出现骨性间隔。相同测量节段的BFW、BFD和BFH最大值接近或超过同一测量平面椎体宽、深和高的1/3,平均宽、深和高接近或超过同一测量平面椎体的25%。在T12和L3,BF距椎体两端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L1和L2,BF距椎体两边的距离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T12、L1、L2和L3中,BF距上下终板的距离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更靠近于上终板。在不同测量节段,BFW、BFH、BFWr、BFHr的均数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BFD和BFDr在L3更大,其中,与T12、L1、L2绝对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与L1、L2的相对值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别与BF各测量参数无相关性;年龄与L1BFHr和L2BFHr相关;而体重指数与LIBFH、L2BFW、L3BFH、L3BFHr相关。2、对36例健康成人的BFSL和BFSW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相邻上下椎体BFSL均数值与中间椎体BFSL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邻上下椎体BFSW均数值与中间椎体BFSW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29例L1爆裂骨折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T12和L2的BFSL均数值与L1的RBFL无统计学差异(P>0.05);T12和L2的BFSW均数值与L1的RBFW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21例L2爆裂骨折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L1和L3的BFSL均数值与L2的RBFL无统计学差异(P>0.05);L1和L3的BFSW均数值大于L2的RBFW,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9例胸腰段标本,通过累积撞击模型成功复制骨折8例,撞击次数2-6次,平均3.75次。对比和测量撞击前后标本的正中矢状位CT重建图像显示,8例标本椎体后缘骨折块形成均与BF相关,骨折线通过BF;统计学分析显示:撞击后RBFL与撞击前BFSL无统计学差异(P>0.05);撞击后RBFW小于撞击前BFSW,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标本出现不同程度的PLL损伤,损伤部位主要位于BF边缘。8例标本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终板损伤,2例标本出现下终板损伤。标本经正中矢状位切开后显示,6例标本椎体中出现突入的髓核或软骨终板,椎体骨折块的骨折线经过BF上边。研究结论:1、36例健康成人144个椎体后缘均存在BF。在CT横断位和矢状位上,BF最常见的形态结构为三角形或梯形。少数BF内部存在骨性间隔。CT横断位上,T12和L3的BF更倾向位于椎体的中央区域;而L1和L2的BF稍偏向于椎体左侧。CT矢状位上,T12、L1、L2和L3椎体的BF均更靠近上终板。在不同个体,BF的物理参数存在较大差异,BFW、BFD和BFH的最大值超过同一测量平面上椎体宽、深和高的1/3,平均宽、深和高接近或超过椎体的25%。BFW、BFWr、BFH、BFHr的均数值在T12、L1、L2和L3中无差异;而L3椎体具有更大的BFD。性别与BFW、BFWr、BFD、BFDr、BFH、BFHr无相关性。2、健康成人中,上下相邻椎体BFSL平均值与中间椎体BFSL无差异、上下相邻椎体BFSW平均值与中间椎体BFSW无差异。L1爆裂性骨折时,骨折上下相邻椎体BFSL平均值与骨折椎体RBFL无差异,骨折上下相邻椎体BFSW平均值与骨折椎体RBFW无差异,推测椎体BF与椎体RBF形成相关。L2爆裂性骨折时,骨折上下相邻椎体BFSL平均值与骨折椎体RBFL无差异,骨折上下相邻椎体BFSW平均值大于骨折椎体RBFW,推测椎体BF与椎体RBF形成相关。3、实验模拟的骨折标本中,RBF形成与BF密切相关。累积撞击方案是模拟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嗅鞘细胞的原代培养及纯化和形态学观察实验一:新生大鼠嗅鞘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形态学观察目的:探讨新生大鼠嗅鞘细胞的原代培养及纯化方法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
我国电力系统发展很快,电网及变电站运行的自动化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一些变电站实现了无人值班运行但是变电运行的管理水平还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如何使变电生产管理与
为解决常规投球式滑套压裂后不能实现全通径、后期储层改造困难的难题,研制了一种新型等通径键槽式滑套分段压裂技术,该技术主要由键槽式滑套和配套的专用打开工具组成,通过
面对当前市场压力,吸油烟机行业应如何应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本刊专门采访到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吸油烟机分会会长、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董事兼总裁茅忠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FNA)细胞学检查结合细针抽吸洗脱液测定甲状腺球蛋白(FNA-Tg)术前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选择111例经甲状
针对现有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在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石炭系应用的不适用性和不确定性问题,运用视地层水电阻率分布法和核磁差谱一气测烃类比法进行流体判别。研究结果表明,中基性火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随着变频技术以及相关的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高压变频器在水泥厂风机节能改造中已经日趋成熟,显著的经济效益已经在改造成功后取得。本文在分析高压变频器在水泥生产线风
本文计算了圆柱截面阶梯形变幅杆的一阶到六阶纵振动模式的谐振频率,比较系统地分析研究了不带过渡段和带过渡段的阶梯杆的谐振频率随其粗细段长度比和直径比的变化规律,得到
研究目的:创伤性休克引起的病生理改变就其本质而言即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 injury),大量研究已经证实组织细胞的病理损伤主要发生在再灌注期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