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顺应公众视觉化的认知诉求,逐渐成为嵌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像化文本。癌症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紧迫问题,随着癌症患者新媒体实践的不断深入,疾痛身体的媒介化研究已成为一种趋势。以此为契机,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结合深度访谈法,探究癌症患者疾痛身体在抖音平台的媒介化内容实践特征与自我建构问题。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意义的5位癌症患者的129个视频和10名癌症患者的访谈资料,发现癌症患者的短视频实践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顺应公众视觉化的认知诉求,逐渐成为嵌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像化文本。癌症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紧迫问题,随着癌症患者新媒体实践的不断深入,疾痛身体的媒介化研究已成为一种趋势。以此为契机,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结合深度访谈法,探究癌症患者疾痛身体在抖音平台的媒介化内容实践特征与自我建构问题。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意义的5位癌症患者的129个视频和10名癌症患者的访谈资料,发现癌症患者的短视频实践具有明显的群体特征:癌症患者身份为主的基础上实现亲密关系的显露,个体自我与亲友同框交叉出现;在形象上,真实与美化共存呈现多样化患病状态;情绪表达上,以积极抗癌情绪为主,存在应对疾痛折磨的复杂矛盾情绪。此外,就视频内容特征而言,视频类型主要包括记录类、语言类、美化类、技艺类等,其中以在私人居所和医疗空间中记录疾痛日常为主,并且会融入一定的商业元素,展现癌症患者积极的生活态度。癌症患者在视频平台上的内容实践及自我呈现影响其自我的建构,并且在建构自我的过程中会对其视频内容的呈现起到一定反作用。癌症患者的媒介实践导向了其在短视频上的自我建构:从个体自身的自我凝视与健康管理中建构“个体自我”,增强了自我认同;从社交媒体助推下弱关系网的搭建与延伸中建构“关系我”,促进了关系认同;从疾痛身体重塑抗癌群体的集体形象中建构“集体自我”,实现了群体认同。癌症患者的媒介化实践,不仅体现了疾痛身体的多元呈现,也对患者自我疗愈和疾痛身体的健康管理起到帮助作用。然而,媒介化实践中的商业化收编与媒介遮蔽使得癌症患者疾痛身体的视频化书写建构也呈现出身体的“异化”现象。
其他文献
美国生态心理学家Gibson在1977年首次提出了可供性理论,后引入传播学界并带来深远影响。随着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发展需要与数字技术的飞速进步,科普类数字平台应运而生,以中国数字科技馆为代表的科普类数字平台成为了大众喜闻乐见的学习与交流科学文化知识的窗口。技术可供性理论作为理解人与技术关系的中介和桥梁,能够很好地解释用户与平台之间的互动逻辑,本文提出将其引入中国数字科技馆的用户互动分析之中,理论化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bilibili(后称B站)作为一种新兴媒介迅速在青年群体中间流行起来,成为国内的大型青年亚文化样态聚集的社区平台。在消费主义与后现代浪潮的加持下,B站青年亚文化逐渐显现出“趣缘性”、“符号化”、“混杂性”、“互动性”与隐晦“抵抗性”的特征,迎合了企业品牌创新传播的迫切需要与青年群体的情感消费转向的需要。因此,许多B站企业号开始利用青年亚文化开展一系列品
新冠疫情爆发使图书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在线下经济活动受阻的情况下,“图书+直播”模式盘活了图书市场,成为出版业新的效益引擎。在移动互联时代,场景的价值愈加凸显,但目前多数童书直播多依赖名人效应、抄底折扣等传统手段,缺乏系统的场景营销思路,尚未充分发掘直播场景的价值。基于此,本研究在场景理论指导下,以童书直播为研究对象,论述了目前童书直播的发展现状,通过参与式观察法与深度访谈法总结归纳出童书直播
本片是一部调查报道,以调查德清县农村如何通过土地改革让农民获得增收为主题,以德清县莫干山镇仙潭村、下渚湖街道上杨村和洛舍镇东衡村这3个村庄为调研路径,深入德清本地,脚踏实地接触农民群众,分析德清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增收方案。致力于能够以德清县为范例,为拓宽全国农民的增收渠道提供可借鉴的思路。本片主体第一部分是调查莫干山镇仙潭村“宅基地”改革。这个村子是如何将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变废为宝的?宅基地能否用
地市级媒体在我国媒体融合进程中长期处于“腰部塌陷”状态,亟需探索可持续的转型发展道路。在“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探索下,“媒体+旅游”发展模式成为地市级媒体融合转型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地市级媒体“+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能够为我国地市级媒体转型发展提供借鉴。研究基于对我国293个地级市的主流媒体“+旅游”实践的在线调研,总共发现76家地市级媒体已开展旅游相关业务,并主要遵循3条融合路径,分别是
共情传播是受众与节目文本经由个人情感和认知协作的有益互动。情感观察类真人秀节目《再见爱人》在感性与理性的杂糅中实现了社会化议题讨论和艺术化影视审美,是共情传播研究案例的不二之选。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节目进行解读,从节目本身的剖析到共情传播的生成路径再到对此类节目的有益启示,探究情感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共情实践和互动问题。首先,文章从节目本身的内容呈现和形式建构切入,发现共
身体的审美在现代人的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模特身体是广告中重要的符号,它被广泛地应用于赋予产品与品牌象征意味。本文着眼于广告模特高级感形象,首先,展开对高级感人物形象内容的研究。针对小红书社区内有关的关键词进行爬取并进行词频分析,归纳出面部、气质、头发、身材等七大讨论焦点,总结出不同身体层面的高级感标准讨论情况。其次,对广告模特高级感形象的本质和文化根源进行探究。第一步对出高级感的本
黄梅戏于2006年获评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艺术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风靡一时的黄梅戏曲,在娱乐方式多元化的背景下面临着困境。当前黄梅戏演出以民营剧团为主,但是却鲜有影像化的作品聚焦于民间剧团的生存状况。《浔乡有戏》以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黄梅戏剧团为主要拍摄对象,结合九江地区其他民营剧团的境况,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和拍摄真实地展现了九江区域民营黄梅戏剧团生存发展的历史
《绍兴古桥诗路行》主要围绕绍兴的古桥以及古桥文化展开叙述。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古桥原型已不复存在,但古桥文化源远流长。桥梁不仅承载着沟通两岸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承载着文化的发展,古桥文化是绍兴文化的土壤,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许多著名诗人在绍兴古桥之上留下千古传诵的佳句,一首首古诗将一座座分散的古桥串联起来,形成了浙东运河绍兴段上独特的古桥诗路文化。绍兴古桥数量众多,古桥早已成为人们
耽美文化自传入中国,乘着互联网的东风迅速发展,聚集一批对耽美作品有强烈喜爱之情的人,她们以网络媒体为阵地逐渐发展壮大,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耽美社群,既为耽美群体构建了一个活动空间,又传播了耽美文化。互动仪式链从微观情境的角度补充了耽美社群互动研究的空白领域,通过互动链条连接个体和群体,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社群互动仪式,探究耽美社群内部凝聚力和集体行为的动因和结果,补充了耽美社群的研究视角。本文借助兰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