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的英语听力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学生的听力水平还相对落后于阅读水平,而且常常出现学生看得懂而听不懂的情况。对此,本文通过分析听力教学与研究的相关理论指出听解过程的关键是语音识别阶段,并论述了语音识别阶段中的语音识别系统及其工作原理。同时,通过分析朗读的本质特征,说明朗读有利于促进语音识别系统的发展和完善,从而有利于提高听力水平。 本文一方面对朗读能否而且如何促进学生听力理解水平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首先,分别描述和分析了听解的过程、本质、微技能分类和影响听力理解水平的相关因素,以及朗读的本质、过程、用途及特征等。然后,结合目前在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语音识别阶段是听解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并说明了在语音识别阶段起决定作用的语音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而结合朗读的特征优势,从语言技能操练的相互影响角度说明了朗读由于兼具了“听”和“看”的输入特性,对听解过程中的语音识别阶段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笔者对本校非英语专业2004级预科二班当中的35名学生进行了针对本文课题的实验研究。通过实证性的数据分析来进一步证明朗读对听力是否具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朗读练习对听力具有较大促进作用。经过对实验组(A组)学生进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朗读训练之后,对实验组(A组)和对比组(B组)进行的听力测试数据结果表明,实验组(A组)的听力成绩优于对比组(B组)的听力成绩,而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另外对A组学生进行了针对朗读是否在词层面上对听力具有促进作用的实验Ⅱ。实验Ⅱ的数据结果也表明,在单词层面上,以朗读作为语言输入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单词的听辨能力。在分析实验Ⅰ数据的时候,发现朗读对听力作用的促进作用不是呈现出规则上升的趋势,而是出现先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别,经过一段时间(一个寒假)之后,表现出特别显著差异的不规则发展形态。由此,本文提出朗读练习具有迟延性的特点,即朗读对听力的提高作用不是即时显现的,而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逐渐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