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_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目前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现实要求下,加强大学生的法治精神培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前提,亦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石。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精神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学校、家庭、社会、自我等四方面的教育力量的相互结合,教育功能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文章首先分析了加强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的重要性,通过对大学生法治教育情况的调查研究,对当前大学生法治精神的状况予以具体分析,在探讨大学生法治精神现状及不足之后,建议在加强法治精神培育的基础上,应协同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的力量,完善和创新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途径: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注重法律思维方式的培育;增强法律信仰的坚定信念;加强大学生法律实践探索,全面有效地促进法治精神的培育,加快法治精神建设。希望通过研究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为当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深入提供新的对策与思路。  我国大学生的综合法律素质有所提高,当今我国大学生总体法律意识亟待加强,因此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法治精神培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大学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加以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来了解并学习法律,大学生更喜欢法律实践教学活动和情景案例教学,高校可以通过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观念。经过多年的教育探索,当代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仍应当认识到,大学生缺乏法治精神的现象依然存在。大学生法律信仰淡化,法律思维缺失,法治精神淡漠。很多大学生缺乏法律知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程度较低。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运用法律维权的能力不强,大学生的法律工具主义思想仍然存在。  本文在探讨大学生法治精神现状及不足的之后,建议在加强法治精神教育的基础上,完善和创新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途径,即要大力加强宪法法律理论教育;加强各个部门法法律知识的学习。同时缜密的逻辑思维是培养法律思维的必须条件,加强大学生的法律实务操作技能,通过注重总结社会阅历经验,积累法律基础知识,增强大学生的权利意识以,认识到法律工具主义的局限性,切身感受法律的价值认同,实现良法善治。高校应该增强大学生的法治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协同育人的联动机制和长效机制,全面有效地推进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的进程,加快我国大学生法治精神建设,希望通过对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研究,为当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深入提供新的对策与思路。
其他文献
自媒体是由公民私人借助互联网平台创立的陈述事实与表达观点的媒介,自媒体传播呈现出核心-边缘扩散的传播模式。自媒体具有用户广泛性、平台开放性、传播即时性、表达交互性
本文对征收中的公共利益进行了分析。公共利益一词频频出现在学者的论著中和法律的规定之中,同时也经常为政府官员和媒体所提起。但究竟什么是公共利益,如何界定,在实现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