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剧艺社研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oy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的话剧演出空前繁荣,为中国话剧的“黄金时代”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重庆抗战话剧发展中,作为话剧演出载体的剧社、戏院等担当了重要角色,响应时代的召唤,对抗战话剧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抗战后期取得巨大成就的中华剧艺社,是我们研究抗战话剧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中华剧艺社是大后方历时最久的民间职业剧团,从成立到剧团停止活动共上演了数十台大型话剧,传世之作甚多,当时很多一流的导演、编剧、演员及舞美工作者都在中华剧艺社留下了他们辛勤耕耘的足迹,在山城的话剧演出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中华剧艺社的话剧演出活动在重庆取得极其辉煌的成就,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抗战爆发前重庆兴起的话剧运动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战时期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重庆成为广大戏剧工作者的汇集地;抗日爱国情思的高扬,重庆绝对数量可观的话剧观众;剧社在自身的经营和管理上所秉承的原则;以及广大戏剧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正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从而缔造了中华剧艺社在抗战话剧演出中的辉煌。
  虽然中华剧艺社是民间性质,但在话剧演出上是职业的,正规的演剧体制、出色的戏剧人才以及专精于艺术的孜孜不倦的追求都为话剧艺术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中艺的发展进程分为三个时期,但其演出剧目于历史剧和市民社会题材之间取得平衡、以表演为中心的“明星制”、以及在剧社经营管理上的集体制,这三个原则却始终贯穿中艺发展的始末。正是这三原则的坚持,使得中艺在上演剧目的选择,以及剧社演出广告的突出“抗战”、“国防”上,迎合了抗战语境下,广大民众的心理需求,扩大了自身的影响,积极促进了重庆剧运的发展,为抗战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新中国文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的主要内容在于对文中五组范畴的详细阐述:  一、“正变”是文中最重要的一组范畴,其中“正”是指诗歌创作要立足现实、反映人民的生活疾苦,并借助适当的形式抒发出自己的真性情,也即《三百篇》体现出的,经杜甫发扬光大的传统,“变”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诗歌无论是反映的内容抑或表达的形式都应有所变化,而不能只固守一方的原则;二、“理事情——才胆识力”是叶燮熟为人知的理论体系,“理事情”指客观世界,包含了两
学位
期刊
期刊
作为广州南拓的战略开发地区,南沙在传统与开放并存,继承与发展同步的今天,歌谣融汇了珠三角地区歌谣的特点,形成了独具当地特色的文艺形式,成为了南沙水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对南沙歌谣的研究甚少,大部分仍停留在地方志、地方文史汇编的简单介绍上。  笔者从六个方面着手对歌谣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从历史文献出发,说明撰写本文的意义和研究价值,以及目前学术界对南沙歌谣相关方面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从背景文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华阳国志》,十二卷,常璩撰。该书《巴志》、《汉中志》、《蜀志》、《南中志》前四卷以地区爲线索,记录四地古史及地理。《公孙述刘二牧志》、《刘先主志》、《刘後主志》、《大同志》、《李特雄期寿势志》五卷以时间和政权为线索,记录公孙述以来割据蜀地者。《先贤士女》、《后贤》两卷以人物爲线索,标榜蜀中人物。末卷爲记录着述缘由的《序志》并《益梁宁三州先汉以来士女名录》。书中保存了大量有关巴、蜀、汉中、南中从远
学位
自1984年发表处女作到现在,张者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二十多年来,张者收获甚丰,计有中篇小说“老家系列”、“西部系列”、“校园系列”,中篇小说集《或者张者》、《朝着鲜花去》,长篇小说《桃李》、《桃花》等。可以看出,在众多的小说题材中,张者关注最多、用力最勤的,还是大学校园小说,即他的那些以大学校园生活为背景、以学院知识分子为描写对象的“校园系列”小说,这些小说因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虚构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