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异质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光催化性能与机理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ge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和生产力的持续增长,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化石燃料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而化石燃料的不断开采和使用,也导致了全球性的能源危机日益加重,因此,新能源的开发迫在眉睫。在众多新能源中,氢能因具有可再生、来源广、燃烧值高、产物为水无污染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最理想的化石燃料替代能源。近年来,利用太阳能将自然界中的水分解为氢气的光催化产氢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廉价、可行的制氢方法。因此,光催化产氢材料的开发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p型氧化亚铜(Cu2O)不仅具有极高的导带电位(-1.35 V vs.Ag/Ag Cl,p H=7),而且还具备环保、毒性弱、储量丰富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分解水产氢、还原CO2等光催化方向。然而Cu2O窄的禁带宽度(2-2.2 e V)会造成光生电荷载流子的快速复合,导致光催化效率下降。因此,构建高效Cu2O基光催化体系,是目前光催化领域的重大挑战。石墨烯一种由sp2杂化的碳原子紧密连接而成的二维(2D)网格状碳材料。因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优秀的电子传输性、优良的热稳定性,石墨烯(RGO)及其氧化物已被用作2D固体电子介质与各种半导体复合以促进半导体光催化剂光生电荷生载流子的分离与迁移,增强半导体的光催化活性。因此,本论文在制备Cu2O基础上引入固态电子介质RGO构建Cu2O/RGO二元复合材料,并进一步构建有利于发挥Cu2O优势导带电势的三元复合光催化体系,以期能最大程度地利用Cu2O的高还原性光生电子用于分解水产氢。另外,近年来类石墨烯层状结构的共价有机骨架材料COF-TpPa-1因层内的大π电子共轭和层间的p-p电子共轭作用而具有优异的光吸收和电子传导能力,被视作一种理想的光催化材料,能够兼顾半导体和固态电子导体的作用。然而,窄的禁带宽度(~2.0 e V)同样会造成光生电荷载流子的快速复合,因此COF-TpPa-1可类比于“Cu2O/RGO”,在单一COF-TpPa-1的基础上,将之与2D半导体材料复合进一步提升光催化活性。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Cu2O/RGO/BiVO4三元复合光催化体系采用两步溶剂热法构建了Cu2O/RGO/BiVO4全固态Z-型三元复合光催化体系。该体系能够在可见光条件下以四环素为牺牲剂光解水产氢,达到同时降解四环素和分解水产氢的效果,并显示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活性最佳样品(Cu2O/BiVO4质量比为7/3,RGO用量为40 mg)所展现的产氢性能为单一Cu2O的6倍,同时四环素降解效率为20.3%。在全降解过程中,样品也显示出了高达96%的四环素降解效率。Cu2O/RGO/BiVO4复合材料性能的提高归功于全固态Z-型体系的构建,在整个光催化过程中,RGO被用作固态电子导体以使BiVO4中的光生发电子与Cu2O中的空穴相结合。这样能够帮助Cu2O和BiVO4中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推动Cu2O和BiVO4中电子与空穴的富集,增强了Cu2O/RGO/BiVO4三元复合体系在光催化过程中的氧化还原能力。(2)Cu2O/RGO/MoS2三元复合光催化体系通过化学还原法构建了一种石墨烯基的Cu2O/RGO/MoS2三元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被用于可见光分解水产氢,且展现出了优良的光催化产氢活性,是单一Cu2O的8倍。RGO作为优秀的电子导体能够将Cu2O导带上的电子有效地转移到石墨烯的表面,而且可以将转移出来的电子继续传递给助催化剂MoS2。还原氧化石墨烯和MoS2之间“面对面”地结合减短了两者之间的电子传递距离。特别地,MoS2具有2D结构,使得光催化过程中产氢的活性位点大大增加。(3)Cu2O/RGO/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杂合体系通过以RGO作为固态电子导体将Cu2O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SW)细胞整合在同一体系,设计了一个全细胞无机-生物杂合体系。RGO不仅为有效收集Cu2O中的光生电子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而且为电子到细胞跨膜蛋白建立了跨膜途径。所制备的Cu2O/RGO/SW杂合体系展现出了优异的光催化产氢活性,分别比Cu2O/SW和Cu2O/MV2+/SW体系高38和27倍。荧光的稳态和瞬态分析表明在Cu2O/RGO/SW杂合体系中实现了有效的光电子传输和收集。SW突变细菌的对照实验证明RGO-MRP电子转移途径的建立进一步改善了从RGO到SW细胞的电子传输。另外,我们也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和Bader电荷分析证实了Cu2O与SW之间的有效电荷转移。(4)2D/2D COF-TpPa-1/TiO2异质复合材料采用水热法合成策略制备了一种新型的2D/2D COF-TpPa-1/TiO2异质复合材料。该异质复合材料被用于光催化产氢,且表现出了优异的产氢活性。当COF-TpPa-1/TiO2的质量比为14:6时,样品表现出了最高的光催化产氢活性(1.30mmol/g/h),该活性为单体COF-TpPa-1(0.045 mmol/g/h)的28.7倍。COF-TpPa-1因独特的层状结构、层内的大π电子共轭作用和层与层之间的p-p共轭作用,不仅可以作为半导体产生光生电子和空穴对,而且可以像石墨烯一样作为支撑材料传递电子。另外,COF-TpPa-1纳米片和TiO2纳米片“面对面”地复合,不仅减短了不同半导体之间电子的传递距离,而且增加了光催化过程中的活性位点。(5)2D/2D COF-TpPa-1/ZnIn2S4异质复合材料同样,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2D/2D COF-TpPa-1/ZnIn2S4异质复合材料,并被用于分解水产氢,也展现出了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当COF-TpPa-1/ZnIn2S4的质量比为11:9时,样品显示出了最高的光催化产氢性能(1.18 mmol/g/h),该性能比单体COF-TpPa-1(0.045 mmol/g/h)高出26倍多。其中COF-TpPa-1共价有机骨架兼顾半导体和电子载体的作用,由于具备超大的比表面积、层内的大π电子共轭作用以及层间的p-p共轭作用。此外,ZnIn2S4纳米片中的S原子会与COF-TpPa-1纳米片之间形成牢固的化学键,能在“面对面”地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增强两者之间的传输能力,加快电荷载流子的迁移,提升光催化效能。
其他文献
天然竹纤维具有可生物降解、可再生、密度小、强度高等特点,其增强的新型树脂基摩擦材料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然而,天然竹纤维与树脂间界面粘结性差,且竹纤维耐热性不佳,限制了其在高性能树脂基摩擦材料中的应用。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铜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寻求摩擦材料中铜的替代材料成为开发无铜摩擦材料的关键。本论文采用稀土氯化镧溶液(LCS)改性竹纤维,改善其与树脂基体间界面粘结性能,同时提高其耐热性,从而有效
如何从不同植物原料中有效提取多酚类物质并保持或提高其生物活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在该领域采用的一些提取技术均已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然而有关这些提取技术的作用机制及其对多酚类物质的产率、萃取动力学和生物活性的影响,还需深入研究。苦荞麦在中国和整个亚洲已有几个世纪的食用历史,其营养和药用价值一直受到高度评价。基于苦荞麦的生物活性与其多酚含量密切相关,为获得具有高生物活性的苦荞麦游离和结合多酚,本文
稻麦联合收获机主要由割台、脱粒、清选和集粮等系统组成,作业过程中要在满足籽粒夹带损失、破碎和含杂率等各项作业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作业效率。稻麦联合收获机脱粒装置作业参数对作业性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脱粒装置作业参数和各性能指标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作业参数调节效果在各性能参数上的体现往往是矛盾的。在线控制脱粒装置作业参数,高效、均衡地优化机器作业性能,成为稻麦联合收获机智能化研究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电动汽车在城市工况下进行制动的过程中,车辆的驱动能量约有三分之一被消耗。制动能量回收作为电动汽车节省能耗的一种关键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而驾驶员的驾驶风格对制动能量回收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以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以实现车辆能耗经济性与驾驶体验的提升为目标,在保证制动安全前提的基础上进行了基于驾驶风格的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管理优化的研究。选择前向建模法构建了由驱动电机、动力电池、主减速
锂硫(Li-S)电池因其高比能量密度和低成本,被认为是下一代储能电池强有力竞争者。本论文针对锂硫(Li-S)电池电化学循环过程中多硫化物(Li2Sx,4≤x≤8)易溶解穿梭和S正极导电性能差等问题,探索了功能插层及正极材料组成及结构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采用静电纺丝-热处理技术分别制备了Ni/C和Al2O3/C复合纳米纤维布作为Li-S电池正极和隔膜间的功能性插层
跨座式单轨车辆转向架多轮系、过约束的结构特征和小曲率多弯道的轨道线路特征,造成车辆走行轮轮胎不均匀磨磨损严重,其不仅带来了诸多安全、经济、环境等问题,还将阻碍跨座式单轨交通在全世界的进一步推广。本文从车辆结构参数、轮胎结构参数、轨道梁走行踏面构型等方面探讨走行轮轮胎不均匀磨损的机理,并找寻相应的控制方法。建立了考虑走行轮轮胎径向与侧向特性的15自由度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对比验证。为充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真菌产生的一种非甾体类真菌毒素,大量分布于玉米、大麦、小麦、高粱等作物中,对动物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综述了玉米赤霉烯酮的理化性质、毒性危害和检测方法,总结了物理吸附剂对玉米赤霉烯酮吸附脱毒效果等,以期为减轻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提供参考。
燃料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小分子燃料(如氢气和氨气)与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它具有转化效率高、燃料来源广、清洁无污染等优点,是未来实现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途径之一。低温氢燃料电池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和成熟的一类燃料电池技术,而低温直接氨燃料电池由于氨成熟的生产、存储和运输产业链近年来也受到科研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制约低温氢燃料电池的主要瓶颈在于缺乏高活性
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是太空工作站、空间卫星、临近空间飞艇、长航时太阳能侦察飞机等航天飞行器主要能源的提供者。随着国家太空战略规划的确定与发展,目前所用的GaAs基空间太阳能电池远远不能满足未来航天的功率需求。因此,进一步提升其光电转化效率迫在眉睫。GaAs基空间太阳能电池的表面反射率是制约其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降低其表面反射率可以增加透过电池窗口层参与光电转化的光子数量达到提高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目的
超薄壁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集成电路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材料薄,传统成形技术加工超薄壁材料,存在加工难度大,易变形、易冲破等难题,已远远不能满足超薄壁材料的成形需求。激光冲击微成形技术采用激光作为成形工具,利用脉冲激光产生的等离子体爆轰波使材料发生塑性变形,具有加工效率高、成本低、柔性好等优势,在超薄壁材料的成形加工中受到关注,但也存在烧蚀和绝热剪切失效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