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后的重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aom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荒原》,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发表于1922。由于诗作本身缺乏连贯的主题,各种意象、场景、声音充斥其中,并且缺乏一定的转承、连接,使得《荒原》在结构上具有开放性,从而批评家和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多重阐释。但人们较多地从社会历史出发,认为《荒原》反映了一战对人类精神生活的毁灭,反映了一代人的幻灭和西方文明的衰败,人们只是在诗的结尾,看见有一点希望的迹象。也有评论从艾略特的个人生活出发,认为诗歌表现了艾略特个人的精神荒原。总的来说,人们过于关注诗歌中所体现的死亡主题,对于贯穿诗歌始终的重生与希望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同于以往对《荒原》的评论,本文将侧重点放在诗歌中所体现出的希望和复活的意识上。本文认为,尽管诗歌中充满着绝望与死亡气息的画面,但是贯穿诗歌始终,尤其是诗歌最关键的第五章所表现出的那种死亡后的重生,绝望后的希望才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本文着重从诗歌里面的神话框架,意象和声音三个方面阐述主题。如前所述,《荒原》一诗充斥着各种意象、场景和声音,并且缺乏明显的连接,往往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相信本文将有助于更好理解诗歌中那些混乱交错的各种意象、场景、人物和声音。 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荒原》的诗歌特点及人们对《荒原》主旨的不同理解。指出这些评论的共同点是过多关注诗歌中的死亡主题,从而认为《荒原》表达了现代文明的衰败和人类精神世界的毁灭。最后提出了本文的观点:《荒原》所传递的主旨意义是死亡后的重生,绝望后的希望。第二章从诗歌贯穿始终的宗教和神话故事角度分析。作为诗歌的隐形或内在结构,这些宗教和神话故事,无论是耶稣的死而复生,还是繁殖神话或渔王传说本身都暗示着从死亡走向复生的主题。第三章详细分析了诗歌中的意象,尤其是贯穿诗歌始终的动物意象及水火意象。这些动物意象在诗歌的前三部分都体现了死亡和绝望的气息,但在后两部分,却充满了希望和复活的意蕴。而水火的意象本身就包含着生与死的两重性,内含着复活的内在张力,隐喻了诗歌的主题。第四章着重分析了诗歌中的各种声音,尤其是人物的声音,这些声音由一开始的芜杂、绝望最终统一在雷霆的充满希望和预言的声音中,暗示了《荒原》的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以及醛固酮(Ald)的水平与妊娠期先兆子痫的关系。方法选择妊娠期先兆子痫患者27例作为病例组,随机选取同期健康妊娠妇女51例、健康未妊
有机磷农药目前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医药等领域,并引起环境、食品污染等问题。绝大多数有机磷农药具有很强的毒性,经过皮肤、呼吸以及肠胃吸收等途径进入机体会引起严重的
本文从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问题入手,研究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的相关内容,探究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目的目的分析心电图表现为不完全性双束支传导阻滞的特点。方法收集临床中遇到的符合不完全性双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资料,分析其表现形式。结果 36例患者符合不完全性双束支
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造成水冷壁管爆漏,迫使锅炉停机,严重影响了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对整个电网的安全生产和调度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因此,近年来人们对锅炉水冷壁高温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作为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应该是评价的一种有效依据和重要手段。但是,当前考试评价存在着评价目的
本文试图在我国总体社会结构大变革进一步推进、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人口进一步老化的社会大背景下,对蜀山区老年人服务发展的现状进行系统地考察,探索其在发展中还存在哪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急剧变迁的时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不可能不兆显于这一历史时期的荒政中,这一时期的荒政本身也应具有与春秋战国社会同步的变迁性。两者在变动机制上存在
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这组照片展现的是7座"超绿色"的美国政府建筑,包括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研究支持设施、建有纽约最大楼顶花园的摩根邮件处理设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
本文采用NE555芯片设计,将电容值转化为单片机可测的信号,在单片机检测这种信号的基础上,对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出电容值,最后将电容检测结果显示在显示电路上。经试验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