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荒原》,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发表于1922。由于诗作本身缺乏连贯的主题,各种意象、场景、声音充斥其中,并且缺乏一定的转承、连接,使得《荒原》在结构上具有开放性,从而批评家和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多重阐释。但人们较多地从社会历史出发,认为《荒原》反映了一战对人类精神生活的毁灭,反映了一代人的幻灭和西方文明的衰败,人们只是在诗的结尾,看见有一点希望的迹象。也有评论从艾略特的个人生活出发,认为诗歌表现了艾略特个人的精神荒原。总的来说,人们过于关注诗歌中所体现的死亡主题,对于贯穿诗歌始终的重生与希望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同于以往对《荒原》的评论,本文将侧重点放在诗歌中所体现出的希望和复活的意识上。本文认为,尽管诗歌中充满着绝望与死亡气息的画面,但是贯穿诗歌始终,尤其是诗歌最关键的第五章所表现出的那种死亡后的重生,绝望后的希望才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本文着重从诗歌里面的神话框架,意象和声音三个方面阐述主题。如前所述,《荒原》一诗充斥着各种意象、场景和声音,并且缺乏明显的连接,往往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相信本文将有助于更好理解诗歌中那些混乱交错的各种意象、场景、人物和声音。 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荒原》的诗歌特点及人们对《荒原》主旨的不同理解。指出这些评论的共同点是过多关注诗歌中的死亡主题,从而认为《荒原》表达了现代文明的衰败和人类精神世界的毁灭。最后提出了本文的观点:《荒原》所传递的主旨意义是死亡后的重生,绝望后的希望。第二章从诗歌贯穿始终的宗教和神话故事角度分析。作为诗歌的隐形或内在结构,这些宗教和神话故事,无论是耶稣的死而复生,还是繁殖神话或渔王传说本身都暗示着从死亡走向复生的主题。第三章详细分析了诗歌中的意象,尤其是贯穿诗歌始终的动物意象及水火意象。这些动物意象在诗歌的前三部分都体现了死亡和绝望的气息,但在后两部分,却充满了希望和复活的意蕴。而水火的意象本身就包含着生与死的两重性,内含着复活的内在张力,隐喻了诗歌的主题。第四章着重分析了诗歌中的各种声音,尤其是人物的声音,这些声音由一开始的芜杂、绝望最终统一在雷霆的充满希望和预言的声音中,暗示了《荒原》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