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对比口服自拟参黄益肾颗粒和中成药女金片治疗月经后期(肾虚痰瘀证)的临床治疗效果,验证自拟参黄益肾颗粒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而研究参黄益肾颗粒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方法、新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且符合月经后期(肾虚痰瘀证)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72例患者。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患者,因个别患者中途私自停药,导致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3例,治疗组(35例)给予自拟参黄益肾颗粒口服,对照组(33例)给予中药制剂女金片口服,两组患者按要求连续口服3个疗程。通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最终验证自拟参黄益肾颗粒对治疗月经后期(肾虚痰瘀证)的有效性、安全性。结果:本次临床观察研究中,实际共观察68例患者,治疗组(参黄益肾颗粒)35例,对照组(女金片)33例。(1)对比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其中治疗组痊愈7例(20.00%),显效18例(51.43%),有效6例(17.14%),无效4例(11.43%),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痊愈4例(12.12%),显效10例(30.30%),有效14例(42.42%),无效5例(15.15%),总有效率84.85%,治疗后两组间总疗效P=0.04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在中医证候总积分中,治疗组在治疗前总积分均值为(24.14±7.94)分,治疗后为(7.37±6.96)分;对照组在治疗前总积分均值为(25.09±7.42)分,治疗后为(11.12±7.90)分,治疗后两组积分均有所下降且组内P<0.05;两组间经统计分析得出P=0.023(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3)治疗组组内各症状进行治疗前后的统计学分析,主症中月经周期、经量、经色以及经质的评分均明显减少,且各症状治疗前后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次症中腰骶酸痛、性欲减退、头晕耳鸣、胸腹痞满、倦怠乏力、形体肥胖以及经行小腹或少腹疼痛的评分均有所减少,且各症状治疗前后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后将两组间患者症状进行统计学分析,主症中月经周期(P=0.013)、经量(P=0.036)、经色(P=0.014)以及经质(P=0.044)均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次症中,除性欲减退(P=0.078)、头晕耳鸣(P=0.091)及形体肥胖(P=0.124)P>0.05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次症腰骶酸痛P=0.044(P<0.05)、胸腹痞满P=0.046(P<0.05)、倦怠乏力P=0.043(P<0.05)以及经行小腹或少腹疼痛P=0.038(P<0.05)均具有显著差异,说明治疗组治疗改善上述症状的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更佳。结论:通过观察肾虚痰瘀证月经后期68例病例,经统计对比分析得出自拟参黄益肾颗治疗月经后期(肾虚痰瘀证)具有显著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进一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