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罗马式风格的认识是伴随着艺术史的发展而逐步为人们所认识与接受的,它从最初被艺术史之父瓦萨利冠名的“野蛮”与“落后”到20世纪诸多艺术家与学者对此的赞赏与推崇,可以说是经历了几百年的被认识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被首先拨乱反正的是此风格的建筑,然后是关于此的雕塑及绘画艺术。如今人们对罗马式建筑上的雕塑会很容易接受,即使这个人不知道它所表达的是什么内容,但其单纯的形式就能带给人们一种别样的审美。这种审美与此种雕塑的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夸张、变形,充满无限的活力与力量;它是如此的笨拙甚至“野蛮”,但又是那么的质朴与真诚;它既有传统的元素在里面,又表现出强烈的蛮族趣味;总之,它的单纯与复杂总会吸引着你的注意力,我并为它所具有的表现性所感动,所以本文探讨的重点就是罗马式建筑雕塑的表现性。考虑到罗马式建筑雕塑毕竟属于宗教艺术,所以我选择了中世纪艺术研究的开拓者埃米尔·马勒(Emile Male)对12、13世纪的基督教艺术的图像志研究作为自己的入门基础。在建立了对中世纪艺术的基本认识后,我进而选择了美国史论家迈耶·夏皮罗(Meyer Schapiro)的《Romanesque architectural sculpture》(罗马式建筑雕塑)作为自己的主要参考书目。因为夏皮罗既是研究中世纪艺术(包括罗马式雕塑)的专家,又是一位现代主义艺术强有力的批评家,所以他的研究在现代艺术和中古艺术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使得我可以通过此路径找到罗马式建筑雕塑所具表现性特征的切入点。本文的重点是对罗马式建筑雕塑表现性特点的分析,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做例证分析。在对此分析之前,我将会以历史的顺序首先对建筑的发展做一描述,其落脚点会放在作为建筑装饰元素的雕塑上,如此的铺垫将会对后面作品的分析提供一种历史的维度与发展的视野,并会加深我对罗马式建筑雕塑风格特点的认识,紧接着是对建筑雕塑复兴的过程和原因的一个探讨,以此来了解从罗马后期到罗马式建筑雕塑复兴过程中雕塑所扮演的角色。通过将罗马式建筑雕塑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之下,让我对此风格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进而使我可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此风格的特点,这样也就避免了自己陷入到单纯的形式分析之下。在对罗马式建筑雕塑表现性特点的分析中及之后涉及的关于罗马式建筑雕塑的创作者的内容中,会与哥特式进行比较,突出其表现力。总之,通过此篇论文的写作,会让我对罗马式建筑雕塑所具有的表现性特点有一个深入的认识,还由此有力的证明了罗马式建筑雕塑比哥特式建筑雕塑更赋予表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