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erminaltelopeptidesoftypeⅠcollagen,CTX)是Ⅰ型胶原的代谢产物,也是反映骨吸收的指标。它广泛存在于牙周组织的牙骨质、牙周膜及牙槽骨中。CTX的这种特殊的分布形式说明其在牙周组织的生理过程及牙周病进展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试验检测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中CTX的浓度,分析CTX和牙周炎各项临床指标在基础治疗后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探讨龈沟液中CTX与牙周炎的关系以及CTX能否作为反映牙周状况的客观指标:并探讨CTX在牙周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1研究对象本实验选取到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口腔门诊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共10例,选取第一磨牙为观察牙,共入选28颗参加本试验。
2牙周基础治疗控制菌斑、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
3牙周临床指标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据Quigley-Hein标准,分为0-5级牙龈指数(gingivalindex,GI):依据L(o)e和Silness提出的标准分为0-3级牙周袋最大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要求探测从袋底(或龈沟)到龈缘的距离,探诊牙周袋或龈沟的最深点记录为最大探诊深度附着丧失(attachmentloss,AL):以牙周袋深度减去釉牙骨质界到龈缘的距离为附着丧失牙齿松动度:分为Ⅰ度、Ⅱ度、Ⅲ度4龈沟液样本采用滤纸条法采集,CTXELISA试剂盒测定龈沟液中CTX水平。
5观察时间牙周临床指标和龈沟液样本采集时间分别为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基础治疗后1个月、基础治疗后2个月。
结果:
1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组、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后1个月组、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后2个月组实验结果的比较。
1.1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松动度在基础治疗后比基础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组龈沟液可采集体积为2.279±908ul,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后1个月组龈沟液可采集体积为1.575±0.567ul,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后2个月组龈沟液可采集体积为1.138±0.549ul。经统计学分析: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组与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后1个月组、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组与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后2个月组、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后1个月组与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后2个月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三组龈沟液体积不同,随采集位点中牙周病变程度的减轻龈沟液可采体积减少。
1.3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组龈沟液中CTX平均浓度为4.206±1.054nmol/l,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后1个月龈沟液中CTX平均浓度为2.054±0.242nmol/l,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后2个月龈沟液中CTX平均浓度为1.515±0.101nmol/l。经统计学分析: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组与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后1个月组、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组与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后2个月组、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后1个月组与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后2个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三组龈沟液中CTX浓度不同,随着牙周病变程度的减轻,采集位点龈沟液中CTX浓度减少。龈沟液中CTX浓度与牙周组织的炎症与破坏程度密切相关。
2龈沟液中CTX浓度的测定值与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周袋最大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牙齿松动度在统计学上具有正相关关系。
结论:
1牙周基础治疗是治疗牙周病的有效方法,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后1个月牙周临床指标明显改善,2个月时牙周状况仍有进步,提示基础治疗后临床效果评估至少要在完成后的2个月以后。
2从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至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2个月龈沟液可采集体积逐渐减少,提示随牙周组织炎症程度的减轻,可采集龈沟液的体积减少。
3从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至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2个月龈沟液中CTX浓度逐渐降低,提示随牙周病变程度的减轻导致龈沟液中CTX浓度减少。龈沟液中CTX的检测有可能成为监测牙周组织破坏程度重要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