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经络理论对于针灸学的作用。方法通过以经为纲、一线贯穿;抓住纲领、讲清核心;以经带穴、定位确治;围绕得气讲针法刺法;以及经穴处方,“循经取穴”等五个方面阐述了经络理论对针灸学的指导作用。结论用经络理论指导针灸教学,使学生对经络、腧穴、刺法以及临床治疗各篇章内容做到纲举目张,联系紧密,对所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中图分类号】R224.1
一、 以经为纲、一线贯穿
针灸疗法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用针刺和艾灸方法,刺灸经脉上的一定腧穴,使其经气得到(即得气),以调整人体经络脏腑之气,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根据这个定义,首先给学生提出:经络理论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腧穴、针法刺法以及临床治疗是针灸学的三大主要内容。在针灸教学中,我以经络为纲,并把它贯穿在上述内容中。如讲腧穴定位时,强调经脉所在,腧穴所在;讲腧穴主治时强调“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讲针法刺法与得气及临床腧穴配伍时强调“循经取穴”。
二、 抓住纲领、讲清核心
首先讲解经络的组成、生理、病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其次讲授经络之间的关系;然后讲授每条经脉的循行部位,联系脏腑器官及主治病候。这些内容对腧穴、针法及腧穴配伍应用都有直接指导作用,所以都要求学生掌握,而十四经脉是其主干,尤为重要,必须重点掌握。
教学方法:一是用经络挂图、黑板剑突及针灸模型进行课堂讲授;二是结合多媒体动漫教学,以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三是以人体作为示范,比划经脉在体表的循行。然后学生两人一组相互比划,教师巡回指导。四是特约经络敏感人课堂针刺,使学生了解针刺时病人所描述的经络感传现象。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经络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经络的兴趣。
三、 以经带穴、定位确治
首先使学生明白腧穴是分布在一定经脉的循行路线上,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之所在。并强调经脉和腧穴密不可分。
(一)按经定穴:经脉所在,腧穴所在。因此,讲腧穴定位时,首先要求学生牢记腧穴所在的经脉,然后根据十四经脉的体表循行及其分布规律,掌握腧穴的定位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如背俞穴皆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故所有背俞穴距督脉皆为1.5寸。其位置高低与所属脏腑位置高低基本一致。如肺为华盖,其位最高,所以肺俞穴在最上,膀胱为州都司决渎,其位最低,故膀胱俞位置最下。
(二)以经确治:首先根据经脉与腧穴的关系,讲授腧穴的作用,如近治作用,即“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远治作用,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以及特殊作用。其次在讲解每个腧穴的主治时,仍然要求学生;牢记该穴属何经,在何部,然后根据腧穴的上述作用,以推断该穴的主治。如足三里穴,根据它的归经定位及经脉循行、联系脏腑器官,学生可基本推出足三里穴主治五官、胸乳、肚腹、胃肠、心脾及下肢疾病。其它四肢腧穴都可按照这个规律讲授。头面、躯干部的腧穴,主要以近治作用为主。当然腧穴的特殊作用需要硬记,如足三里穴的强壮作用就是。
教学方法:采取“按经归穴,以穴带经”的方法。如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都有治疗胃、心、胸等疾病的作用。讲授时以内关为重点,讲深讲透,举一反三,然后讲其它腧穴时与内关进行对照,只讲特点、异点以及和内关的关系。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该经该穴的主治,而且一提到内关,就会联系到其它腧穴。
四、 围绕“得气”讲授针法刺法
首先使学生明确针法刺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较为理想的经气感应,即为“得气”,其次教师对针法中的几个主要环节,如进针方法、针刺角度、深度、补泻手法及出针等都要和“得气”联系起来。然后使学生明白何谓得气,得气的重要意义,不得气的原因。通过哪些手法可能达到得气或迅速得气。这样就把经络中的经气,通过“得气”这一现象与针法刺法连贯起来,学生易于掌握本篇重点,学习针法刺法的目的就明确了。
五、 经穴处方,“循经取穴”
首先复习十四经脉的相互关系,及十四经脉腧穴的主治要点。让学生复习并回答同一经脉腧穴都有主治本经疾病的特点,有些腧穴还可治疗与本经有关的经脉脏腑的疾病。其次教师从相反方面推导出,本经及其所联系的脏腑有病,可从本经及其有关的经脉上取穴治疗。最后总结出循经取穴的概念。详细讲解经穴处方的基础,内容和具体方法。并在讲常见病治疗时,反复使学生加深理解和熟练掌握。
六、结语
用经络理论指导针灸教学,并且始终以经为纲,贯穿整个针灸学的教学内容。结果证明:做到纲举目张。各篇章内容联系紧密,逻辑性强,做到融会贯通。学生初步能用经络理论分析和解决针灸学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R224.1
一、 以经为纲、一线贯穿
针灸疗法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用针刺和艾灸方法,刺灸经脉上的一定腧穴,使其经气得到(即得气),以调整人体经络脏腑之气,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根据这个定义,首先给学生提出:经络理论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腧穴、针法刺法以及临床治疗是针灸学的三大主要内容。在针灸教学中,我以经络为纲,并把它贯穿在上述内容中。如讲腧穴定位时,强调经脉所在,腧穴所在;讲腧穴主治时强调“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讲针法刺法与得气及临床腧穴配伍时强调“循经取穴”。
二、 抓住纲领、讲清核心
首先讲解经络的组成、生理、病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其次讲授经络之间的关系;然后讲授每条经脉的循行部位,联系脏腑器官及主治病候。这些内容对腧穴、针法及腧穴配伍应用都有直接指导作用,所以都要求学生掌握,而十四经脉是其主干,尤为重要,必须重点掌握。
教学方法:一是用经络挂图、黑板剑突及针灸模型进行课堂讲授;二是结合多媒体动漫教学,以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三是以人体作为示范,比划经脉在体表的循行。然后学生两人一组相互比划,教师巡回指导。四是特约经络敏感人课堂针刺,使学生了解针刺时病人所描述的经络感传现象。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经络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经络的兴趣。
三、 以经带穴、定位确治
首先使学生明白腧穴是分布在一定经脉的循行路线上,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之所在。并强调经脉和腧穴密不可分。
(一)按经定穴:经脉所在,腧穴所在。因此,讲腧穴定位时,首先要求学生牢记腧穴所在的经脉,然后根据十四经脉的体表循行及其分布规律,掌握腧穴的定位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如背俞穴皆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故所有背俞穴距督脉皆为1.5寸。其位置高低与所属脏腑位置高低基本一致。如肺为华盖,其位最高,所以肺俞穴在最上,膀胱为州都司决渎,其位最低,故膀胱俞位置最下。
(二)以经确治:首先根据经脉与腧穴的关系,讲授腧穴的作用,如近治作用,即“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远治作用,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以及特殊作用。其次在讲解每个腧穴的主治时,仍然要求学生;牢记该穴属何经,在何部,然后根据腧穴的上述作用,以推断该穴的主治。如足三里穴,根据它的归经定位及经脉循行、联系脏腑器官,学生可基本推出足三里穴主治五官、胸乳、肚腹、胃肠、心脾及下肢疾病。其它四肢腧穴都可按照这个规律讲授。头面、躯干部的腧穴,主要以近治作用为主。当然腧穴的特殊作用需要硬记,如足三里穴的强壮作用就是。
教学方法:采取“按经归穴,以穴带经”的方法。如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都有治疗胃、心、胸等疾病的作用。讲授时以内关为重点,讲深讲透,举一反三,然后讲其它腧穴时与内关进行对照,只讲特点、异点以及和内关的关系。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该经该穴的主治,而且一提到内关,就会联系到其它腧穴。
四、 围绕“得气”讲授针法刺法
首先使学生明确针法刺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较为理想的经气感应,即为“得气”,其次教师对针法中的几个主要环节,如进针方法、针刺角度、深度、补泻手法及出针等都要和“得气”联系起来。然后使学生明白何谓得气,得气的重要意义,不得气的原因。通过哪些手法可能达到得气或迅速得气。这样就把经络中的经气,通过“得气”这一现象与针法刺法连贯起来,学生易于掌握本篇重点,学习针法刺法的目的就明确了。
五、 经穴处方,“循经取穴”
首先复习十四经脉的相互关系,及十四经脉腧穴的主治要点。让学生复习并回答同一经脉腧穴都有主治本经疾病的特点,有些腧穴还可治疗与本经有关的经脉脏腑的疾病。其次教师从相反方面推导出,本经及其所联系的脏腑有病,可从本经及其有关的经脉上取穴治疗。最后总结出循经取穴的概念。详细讲解经穴处方的基础,内容和具体方法。并在讲常见病治疗时,反复使学生加深理解和熟练掌握。
六、结语
用经络理论指导针灸教学,并且始终以经为纲,贯穿整个针灸学的教学内容。结果证明:做到纲举目张。各篇章内容联系紧密,逻辑性强,做到融会贯通。学生初步能用经络理论分析和解决针灸学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