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液晶微透镜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wy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液晶透镜(Liquid Crystal Lens, LCL是利用控制驱动电压实现液晶层梯度折射率分布的一种自适应透镜。与传统的固体透镜相比,液晶透镜具有无需机械控制装置、超薄、焦距可变等特点。液晶微透镜(孔径小于1mm)阵列在自适应成像、3D显示以及光学镊子等便携式光学器件方面有重要应用背景。而大孔径(大于lmm)液晶微透镜在手机、个人投影机等光电子器件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圆孔型液晶透镜(Circular Hole Liquid Crystal Lens, CHLCL)在孔径较小时,具有良好的聚焦、成像特性,随着孔径的增大,其透镜效果将变差,为此,本文研究了模式控制型液晶透镜(Modal Control Liquid Crystal Lens, MCLCL)并提出了中心点引出型液晶透镜(Modal Control Liquid Crystal Lens with Central electrode, CMCLCL)。本文在理论上对模式控制结构液晶透镜进行模拟仿真,研究各参数对液晶透镜的电势分布和液晶分子指向矢分布的影响,优化结构设计参数。通过仿真发现,外加电压固定时,模式控制型液晶透镜的电势分布和液晶分子指向矢分布取决于施加在透镜上的电压频率、镀制在圆孔上的高阻薄膜方阻和液晶电容三个参数的共同作用。当这三个参数的乘积相同时,圆孔表面的电势分布和液晶分子指向矢分布相同。在模式控制型液晶透镜中心点施加一个合适的中心电压后,其电势分布和相位差分布更接近于理想抛物线分布,相应的液晶透镜的透镜效果也会变得更好。透镜的圆孔半径越大,此效果越明显。在理论仿真结果指导下,进行了液晶透镜的工艺制备研究,实验上制备出不同孔径、不同结构的液晶透镜。并搭建光学平台系统对制备的液晶透镜进行光学性能测试,研究透镜的成像、干涉环、焦距等光学性能,并对不同孔径和不同结构的液晶透镜的光学性能进行分析。本文制备了应用于3D系统和2D/3D转换,孔径为229.2 um、最小焦距为1.194mm且焦距可调的液晶微透镜阵列和孔径在2mm-4mm的焦距可调且能良好成像的圆孔型液晶透镜和模式控制型液晶透镜。通过测试发现,对于孔径相同的圆孔型液晶透镜和模式控制型液晶透镜,后者的成像效果更好且最佳成像所需电压值远小于前者。为研制响应时间较快的液晶透镜,本文初步研究了蓝相液晶(Blue Phase Liquid Crystal, BPLC)透镜。在研究蓝相液晶器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制备了三种配比不同的蓝相液晶,并用该材料制备蓝相液晶透镜,观测其聚焦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指出蓝相液晶透镜电压高影响实用的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4G时代的到来,5G已经成为国内外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为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大规模MIMO技术能够深度挖掘空间维度资源,成倍提升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大幅降低干扰
虽然2019年度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载人龙飞船的测试中遇到挫折,但该公司作为航天领域创新技术的引领者,在其它方面的航天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rn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为未来载人登
期刊
大气中N2O浓度持续增长是目前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土壤N2O产生有多条途径,但是这些途径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及其与氮肥来源,有机堆肥管理措施和土壤中氧气状况之间的相关性目前尚
2019年是阿波罗登月50周年,美国举行了多场隆重的纪念活动.也就在这段时间,美国公布了2024年重返月球的计划,该计划以阿波罗的双胞胎姐妹阿尔忒弥斯命名,如果该计划进展顺利,
期刊
锁相环是高速通信系统和系统芯片中必不可少的模块之一,应用十分广泛。锁相环测试需求随着其使用数量增加而逐步提高,而传统锁相环测试方案已经无法满足该需求,因为传统测试
可重构阵列系统既具有ASIC的高性能、高速度,又具有微处理器的高度通用性和强大的可编程功能,从而恰好弥补了两者各自的缺陷。但是,制约可重构计算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铋层状铁电材料具有优良的铁电性能,如高的剩余极化值、良好的抗疲劳特性、较高的居里温度及小的漏电流,因而它特别适合于高温、高频条件下的使用,在铁电存储器领域有着广泛
光通信技术的出现给通信领域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光技术渗透于整个通信网,光纤通信有向全光网(AON)推进的趋势。由于交换过程中的电子“瓶颈”问题成为限制通信网络吞吐能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的高速发展,模拟信号处理在很多场合已被数字化处理所代替。随着数字系统分辨率要求的日益提高,作为模数转换系统的核心—A/D转换芯片,其精度(位宽)和采样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