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文中一百零八将各有自己的绰号。借助这些绰号,作品中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形象更加生动。本文为方便评析起见,将这些人物绰号进行分门别类,独创性地归纳为七类:歇后语类、性格类、传说类、特长类、外貌类、动物类和身份类,并逐类分析各类绰号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因素。这些人物绰号或利用歇后语中的词形和谐音手段,或借助中国历史人物、古代官位名称、中国古代习俗,或借助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或动物称谓,或借助中国独一无二的器物、极富中国文化韵味的神圣封号,或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鬼神现象,或借助中国古代特有的动物以及中西方共有的却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定隐含意义的动物,或中国文化中特有的身份称谓,总而言之,无不体现了中国文化因素。目前,较为公认和流行的《水浒传》英译本有赛珍珠(Pearl S. Buck)翻译的All Men Are Brothers,杰克逊(J. H. Jackson)翻译的Water Margin,沙博理(Sidney Sharipo)翻译的Outlaws of the Marsh。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翻译学的日益完善,这三个译本中有些人物绰号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异质文化的传播。三个译本中的歇后语类人物绰号英译均未考虑到歇后语的运用,而其余六类虽然充分利用了翻译方法的多样性,如直译、音译、注释、替换、阐释等,但是都一定程度地流失了一些绰号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因素。鉴于此,这些人物绰号翻译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对这些绰号进行重译时,考虑到歇后语类、传说类和身份类人物绰号蕴含的中国文化信息较为丰富,因此倾向于异化策略,所用方法主要为音译、直译、注释;而性格类、特长类、外貌类和动物类这四类人物绰号中一些中西方共有的修饰成分稀释了中国文化因素的比重,较为隐晦地承载着中国文化信息,对这些修饰成分进行重译时采用了归化策略下的省译、替换、阐释等方法,而对挖掘出的绰号中隐含的中国文化信息,则倾向于异化策略下的音译、直译和注释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