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肾癌根治术或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医学统计学方法来比较肾透明细胞癌肾(ccRCC)肿瘤静脉侵犯程度对其预后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肾静脉侵犯程度对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影响是否有差异性,指导临床诊疗,为患者制定更好的术后随访及治疗方案。也为肾细胞癌的TNM的准确分期提供临床资料。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2002年至2016年在我院收治750例行肾癌根治术或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选出150符合研究条件的病例。这些患者均有术前的CT或MRI检查,确定没有远处及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的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且能够确定肿瘤有无肾静脉及其分支侵犯。其中肾静脉侵犯的患者为30例,肾静脉分支侵犯的患者为38例,并有28例无肾静脉侵犯的T3a和54例T1-2期的患者作为对照。如果一个患者既有肾静脉侵犯,又有肾静脉分支侵犯,则归于肾静脉侵犯组。纳入的患者均有较为完整的术后随访资料,能够判断患者发生复发或转移的情况。若发生复发或转移,则记录下发生的时间,并且进一步明确诊断,以排除其他来源的新发肿瘤。若患者死亡,则于医院或者患者所在社区的相关部门确定死亡时间。记录上述患者临床资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生存函数,确定其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有15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4组:肾静脉侵犯(n=30)、肾静脉分支侵犯(n=38)、无肾静脉侵犯的T3a期(n=28)和T1-T2期(n=54)。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数据表明年龄不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3)。Fuhrman分级是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影响因素(P<0.001),且发生静脉侵犯的肿瘤其Fuhrman分级相对较高。肿瘤的直径也是预后的影响因素,肿瘤直径越大其预后越差(p<0.001)。Kaplan-Meier方法比较了 4组的RFS和CSS71-T2期的患者的RFS明显好于有肾静脉侵犯、肾静脉分支侵犯及无肾静脉侵犯的T3a期的患者(P值分别为0.01、0.02及0.01),而肾静脉侵犯和肾静脉分支侵犯及无肾静脉侵犯的T3a期的RFS则没有统计学意义(P=0.8和P=0.7)。在CSS方面,表现出了类似的结果。T1-T2期的患者的RFS明显好于有肾静脉侵犯、肾静脉分支侵犯及无肾静脉侵犯的T3a期患者(P值分别为0.009、P=0.01和P=0.01),而肾静脉侵犯和肾静脉分支侵犯及无肾静脉侵犯的T3a期的RFS则没有统计学意义(P=0.8和P=0.07)。通过Cox风险比例模型表明T1-2期肿瘤患者的总体比肾静脉分支侵犯的患者复发的概率更小(HR 0.05,95%Cl 0.02-0.17,p<0.001)。我们的数据并没有发现肾静脉侵犯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肾静脉分支侵犯的患者(HR 0.90,95%Cl 0.27-1.74,p≤0.5)。经过统计调整之后,其结果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结论:1.经过我们回顾性研究,我们的数据表明肾静脉分支和肾静脉侵犯的预后差异是没有统计学意义的,两者预后类似。2.但两者预后都较pT1-2期差,表明肾静脉侵犯是肾透明细胞癌预后不良的标志。3.我们的数据支持AJCC第八版的关于肾静脉侵犯的分期标准,我们认为将肿瘤累及肾静脉及其分支归于pT3a期是比较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