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视野下乡村教师生涯发展的个案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ss8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群体,同时也是我国教育发展领域中的弱势群体。乡村教师有其专业成长的不足,同时其生涯发展也面临多种矛盾与困境。本项研究以场域理论为依托,采取个案研究的方法,从个案中分析影响乡村教师生涯发展场域因素,总结研究结论且提出研究建议。  以场域理论及社会场域、学校场域以及教师生涯发展循环论为理论基础,建构研究理论模型,确立研究框架。同时确定个案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访谈、调查和分析,获取研究材料。  通过对Z教师的访谈、观察并结合社会场域理论,描述Z教师在社会场域中即物理空间、心理空间以及行动空间的成长。同时阐释Z教师在生涯发展职初期时,在学校场域中位置游离,因生存利益诱导而采取继承性的场域策略;挫折期面临位置异端,因场域动力不足而采取潜沉性场域策略;奋进期场域位置屈从,此时场域动力增强但采取保守性场域策略;稳定期场域位置逐渐回归,但场域动力也在消退,继而采取常态性场域策略。  以场域视角分析影响Z教师生涯发展的因素,得出Z教师生涯发展受社会场域中物理空间落后、心理交往空间失衡以及行动空间规避的多重影响,同时Z教师也受学校场域中位置定位较不明确、资本竞争意识淡薄、行动策略导向错位的交互影响。  社会场域环境限定乡村教师生涯发展的起点,学校场域结构限定乡村教师生涯发展的广度,场域生存心态影响乡村教师生涯发展的深度。因此,需要从国家政策支持改变乡村教师的位置状态,乡村教师自我也需要加强反思,增强乡村教师生涯发展意识。
其他文献
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其自身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学校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国家提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也对青年教师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本文运用文献法,在研究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特点和新语文课程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把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置于新语文课程实施中.同时运用问卷法、访谈法,对我国新课程实施中语文
近几年我国的竞技健美操运动发展迅速,从2002年第七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三人操历史性的突破获得第七名,到2004年第八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六人操获得第三名,短短的几年进步神速,其间
本文从行为和脑功能两方面考察了专家化训练对一种特殊的二维模式—字符识别的影响,探讨了以往研究中揭示的视知觉三维物体识别的专家技能作为视知觉中普遍适用的认知规律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