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群体,同时也是我国教育发展领域中的弱势群体。乡村教师有其专业成长的不足,同时其生涯发展也面临多种矛盾与困境。本项研究以场域理论为依托,采取个案研究的方法,从个案中分析影响乡村教师生涯发展场域因素,总结研究结论且提出研究建议。 以场域理论及社会场域、学校场域以及教师生涯发展循环论为理论基础,建构研究理论模型,确立研究框架。同时确定个案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访谈、调查和分析,获取研究材料。 通过对Z教师的访谈、观察并结合社会场域理论,描述Z教师在社会场域中即物理空间、心理空间以及行动空间的成长。同时阐释Z教师在生涯发展职初期时,在学校场域中位置游离,因生存利益诱导而采取继承性的场域策略;挫折期面临位置异端,因场域动力不足而采取潜沉性场域策略;奋进期场域位置屈从,此时场域动力增强但采取保守性场域策略;稳定期场域位置逐渐回归,但场域动力也在消退,继而采取常态性场域策略。 以场域视角分析影响Z教师生涯发展的因素,得出Z教师生涯发展受社会场域中物理空间落后、心理交往空间失衡以及行动空间规避的多重影响,同时Z教师也受学校场域中位置定位较不明确、资本竞争意识淡薄、行动策略导向错位的交互影响。 社会场域环境限定乡村教师生涯发展的起点,学校场域结构限定乡村教师生涯发展的广度,场域生存心态影响乡村教师生涯发展的深度。因此,需要从国家政策支持改变乡村教师的位置状态,乡村教师自我也需要加强反思,增强乡村教师生涯发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