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调强放疗后影像学残留情况及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tx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的474例鼻咽癌患者局部或区域影像学残留情况,并寻求与之相关联的因素,以对影像学残留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学证实、接受IMRT、无远处转移的初治鼻咽癌患者474例。分析各患者放疗结束时影像学残留情况、残留部位及残留消退时间。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Kaplan-Meier方法分析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组间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卡方检验分析各因素对局部或区域影像学残留的影响,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初治的474例鼻咽癌1、3、4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93.04%、85.02%、82.91%,1、3、4年无复发生存率(LRFS)为91.77%、82.49%、79.11%,1、3、4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为91.14%、80.59%、77.63%;行调强适形放疗(IMRT)后局部或区域影像学残留为47.7%(226/474),其中单纯鼻咽原发灶残留患者103例,单纯颈部淋巴结残留患者65例,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均有残留患者58例。残留组3个月内消退率17.3%(39/226),3-6内月消退率35.4%(80/226)。放疗结束时完全缓解与放疗后3个月内完全缓解患者的生存曲线相近。(2)单因素分析:年龄、2010UICC总分期、T分期、N分期、放疗结束时影像学残留为预后相关因素;口咽、椎前肌、颈动脉鞘区、翼内肌、翼外肌、颅底、鼻窦、颞下窝、颅内、海绵窦、颅神经侵犯、2010UICC总分期、T分期为影响局部影像学残留的相关因素,化疗、IIa、III、Iva、VIIa区淋巴结、边缘强化、坏死为影响淋巴结影像学残留的相关因素。(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N分期较晚、放疗结束时影像学残留为预后不良因素,颅底侵犯为影响局部影像学残留的相关因素,III、VIIa区淋巴结为影响淋巴结影像学残留的相关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放疗结束时约半数存在影像学残留,放疗后3个月评价疗效是合理的;颅底侵犯可能与放疗后局部影像学残留有关;III、VIIa区淋巴结可能与淋巴结影像学残留有关。
其他文献
我国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媒体的发展。因此,我国传统电视节目面临着新市场的发展压力,因此,传统电视节目需要进行变革和创新,及时了解社会需求,改变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逐渐实现了与信息技术的接轨。在信息技术进入教育的过程中,微课以其精简高效的特点备受人们喜爱,在教学过程中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继承和拥有的宝贵财富 ,它因其具有“突出的、普遍的价值”而成为当今旅游开发的热点之一。然而 ,对遗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掠夺性索取 ,使我国的自然文化
目的黑色素瘤因其恶性程度极高而成为皮肤恶性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发的侵袭和转移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和影响患者生存的首要因素。黑色素瘤的发病主要与紫外线的过度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而公共政策与社会公平正义紧密联系,公共政策作为政府治理国家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在
对35年生杜仲人工林用优势木对比法进行选优试验,提出了杜仲优树选择标准:绝对生长量标准为胸径0.6—0.8cm/年,树高0.3—0.4m/年;相对生长量标准为树高不低于优势木平均值,胸径的优良度达15%以上。 The
近年来,物联网、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中数据的存储量正在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长,并且与现实自然世界联系愈加紧密。图结构,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数据表示形式,图形数
[研究背景和目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其发病的关键机制是t(9;22)(q34;q11)染色体异位形成BCR-ABL融合基因,
蒙医药不仅是我国传统医药学中的精华,也是蒙古族的重要文化。它是蒙古族人民在抗争疾病和总结经验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由于价格低、治疗效果好深受人民信任,不仅在我国医学
二十位火场生还者,叙述的是二十次揪心的惨痛经历,哭诉的是二十个不同的悲情故事。废墟中挖出的也罢、高楼层跳楼也罢、从容中“走出”也罢……更重要的是:生命于人只有一次,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