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6年1月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98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历资料,A组方案为血浆置换组,B组方案为血浆置换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组,通过观察两种方案在血浆置换过程中或结束后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评估治疗安全性,并通过监测治疗前后指标(TBIL、ALT、ALB、INR、HBV-DNA、血NH3)的变化情况、末次血浆置换后1w的临床好转率和近期生存率(2w、4w)来评价两种方案的疗效。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评价两种治疗方案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结果]血浆置换的98例病人,共行血浆置换198次,在血浆置换过程中8例出现低血压,其中A组5例,B组3例;5例出现抽搐,A组4例,B组1例;4例出现荨麻疹,A组2例,B组2例;经对症处理后,均顺利完成血浆置换,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血浆置换后12例出现插管处皮肤黏膜有淤血、瘀斑,其中A组6例,B组6例,未合并消化道出血;A组插管处继发感染1例,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未出现血源性感染,B组未出现继发感染,安全性相对较好;A、B两组方案血浆置换术后、术后2d,TBIL和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术后1w、术后2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方案血浆置换术后、术后2d、术后5d,INR和血NH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术后2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在术后、术后2d、术后5d、术后1w和术后2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在术后、术后2d、术后5d、术后1w和术后2w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方案末次血浆置换术后1w的临床好转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治疗后2w和4w的累计生存率,A、B两组方案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B两种治疗方案在很大程度上能减轻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改善TBIL、ALT、 INR、NH3等血生化指标,但两种方案对白蛋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2.与A方案相比,B方案更能及时有效地中和外周血游离乙肝病毒,降低外周血HBV-DNA载量,减少对肝细胞的二次攻击,为肝细胞的再生创造条件。3.与A方案相比,B方案能提高患者末次血浆置换术后1w临床好转率。4.B方案较A方案更能提高HBV-ACLF患者近期生存率(2w、4w),为部分患者等待肝移植提供暂时过渡,其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5.血浆置换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