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江南古陆中段的湘东北地区是湖南省重要的产金基地之一。区内金矿床主要产于中元古界冷家溪群一套浅变质碎屑岩地层中,前人称之为“改造型金矿床”(王秀璋等,1992)或“江南型金矿床”(刘英俊等,1993)。对于该类金矿床,传统的成因解释为“冷家溪群地层提供了金成矿物质,金在后期区域变质作用下活化运移富集成矿”。近年来,毛景文等(1997)又提出了区内金成矿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新认识。
本文对湘东北地区黄金洞、万古、雁林寺和团山背等典型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地层、断裂构造和韧脆性剪切带是区内金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
通过同位素测年,获得黄金洞、万古和团山背三个金矿床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462.0±11.8) Ma、(424.6±6.4) Ma和(222.4±3.4) Ma,表明区内金成矿主要发生在加里东期,同时存在有印支期金成矿作用。三个矿床的(87Sr/86Sr)i分别为0.75892、0.75169、0.73355,均高于玄武岩值(0.704),表明区内金成矿物质为上地壳来源。
微量元素及稀土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湘东北地区金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地层;铅同位素特征(206Pb/204Pb=17.706~20.207,207Pb/204Pb=15.508~15.747,208Pb/204Pb=37.702~40.547)表明区内金矿石铅来自地层;区内金矿床以富轻硫为特征(δ34S=-17.27‰~3.40‰),主要继承了冷家溪群地层的硫;氢氧同位素(δ18O水=1.67‰~10.9‰,δD=72.6‰~-37.4‰)绝大部分落在变质水(δ180=5‰~25‰,δD=-650‰~-20‰)和大气水混合的范围内。此外,黄铁矿Co/Ni研究(万古黄铁矿Co/Ni=0.16~1.52,黄金洞Co/Ni=0.33~1.25)也表明区内金成矿物质非岩浆来源。
对比研究表明,自西向东,江南古陆金矿成矿时代具有从加里东期向印支-燕山期趋新的空间分布特征。这种空间分布特征可能与区域构造-岩浆活动空间演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