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管道内封堵器设计及锚定装置可靠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53119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底管道在海上油气田的开发生产系统中是不可或缺的,是深水油气开发中的生命线。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海底管道的损伤和破坏是难以避免的。为减少管道的损坏给石油开采过程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减少管道泄漏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需要对管道进行应急封堵,并对油液进行临时转接,实现快速复产,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深水管道内封堵器。本文在分析海底管道维修相关技术的基础上,针对水下1500m深的作业环境以及技术要求,确定一种深水管道内封堵器的总体方案,对其进行模块化设计,主要包括施力系统、锚定与密封系统、分离系统、导向系统、转接辅助系统,特别是对液压缸进行集成化设计,并确定出装置的工作流程。通过对镶嵌压块进行力学性能分析,确定镶嵌压块的形状,并针对镶嵌压块与管道不贴合问题,设计相贯线型镶嵌压块。通过塑性力学确定出嵌入深度计算模型,并通过有限元接触分析,对比相贯线型镶嵌压块与普通镶嵌压块的嵌入深度,对仿真结果与理论值相比较,对同列镶嵌压块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出起锚定作用的镶嵌压块与不同数量镶嵌压块下的嵌入深度,并通过优化设计,使同列镶嵌压块受力均匀。针对深水管道内封堵器的工作状态,对环境载荷进行分析,并确定危险部位,通过镶嵌压块的疲劳分析,确定出镶嵌压块的寿命与安全系数,明确影响安全系数的影响因素,为疲劳安全系数的提高提供依据。采用一次二阶矩法与蒙特卡洛法对可靠度进行计算,通过可靠性分析,确定出对镶嵌压块可靠性影响最大的因素。通过模拟深水管道内封堵器的受力过程,对不同镶嵌压块进行实验,验证镶嵌压块设计的合理性,对相贯线型镶嵌压块与普通镶嵌压块的嵌入深度与压痕情况进行对比,并与理论分析结果相比较。通过相贯线型镶嵌压块的过载实验,验证镶嵌压块的锚定性能。对两个同列镶嵌压块与三个同列镶嵌压块进行实验对比,分析不同镶嵌压块数量对嵌入深度的影响程度。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市场对石油、天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等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这些天然能源大量储存于海洋环境中,海洋环境的影响是制约因此海上油气田生产规模,开采深度和经济收入的主要因素,建立一种基于深海空间站的海上油气田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同时,为了维持深海空间站各个系统的正常工作,通常由UUV来进行物资能源的补给和输送,而UUV准确地定位移动中空间站的位置并成功与其对接十分重要。因
心理测试是采用生理电子学以及心理学所组成的综合技术,借助电子测量技术手段分析被测试者心理状态。心理测试仪又称作多通道生理参数测量仪,它是以生理信号变化测量为基础的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技术的进步以及分布式控制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布式智能化设备被投入到解决全局任务调度和协调的复杂场景中,例如无人机编队,机器人搜救等。这些智能化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教师行业承担着越来越多纷繁复杂的任务以及更加重大的职责,这不可避免地使这一行业面对着更多的教学焦虑。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是有利的,而教学焦虑水
作为一种水下特种设备,水下夹桩器在海洋平台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水下夹桩器设备多用于导管架海洋平台的建设,该平台一般有四个桩腿,每个腿上安装一个该设备,在管桩完成调平工作后,水下夹桩器夹持住管桩,保证管桩水平和竖直位置不发生改变,我国没有具备自主产权的水下夹桩器产品,该项技术长期被外国垄断,这对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限制。本文的研究内容来源于课题“水下夹桩器产业化研究”,该项
软X射线激光与其它波段的激光相比,具有单光子能量高、波长短、脉冲瞬时功率高等特点。各国在软X射线激光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其中,软X射线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研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秸秆产量巨大,秸秆又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具有极高的可利用价值。田间秸秆圆捆捡拾是秸秆收获作业的薄弱环节,且缺乏适用于田间捡拾的机械,现有的牧草捆捡拾机械较为成熟,但并不适用于垄作农田的作业。本文综合考虑了秸秆收获季节、作业环境、秸秆利用方向等因素,提出了适合垄作农田作业的装载机抓斗的设计方案,通过对现有的机械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种适合安装在小型装载机上的机械抓斗。抓斗的作
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对提高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意义重大。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由于具有实时在线检测、多元素同时探测等优
炭素阳极高度的测量系统的研究,对于提高电解铝行业生产自动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基于激光测距的阳极测高系统,采用激光测距装置对阳极进行扫描与定位,实现阳极高度的非
随着纳米技术的蓬勃发展,微纳米尺度下的辐射换热现象近年来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当物体间尺寸缩小到亚波长尺寸时,热辐射传递将不仅仅是由传播波引起,倏逝波也会介入辐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