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地方政府以自身信用获取公众信任的能力,是公众对地方政府持信任态度的程度和对其综合能力的评价,是一个地区的“无形资产”和可以量化的社会资源。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总体来说比较高,但是相对于中央政府公信力而言,地方政府公信力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当前,确立一套科学可行的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状况进行有效评估,不仅有利于对地区竞争力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而且可以促使地方政府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采取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本文首先基于公信力、地方政府、政府公信力、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内涵,阐释了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本文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的原则,从公信力的构成因素——制度公信力、体制公信力、执行公信力和人格公信力四个维度构建了评价地方政府公信力的24个指标,并设计指标甄别问卷对初始指标进行筛选,甄别后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法规规章的完善程度、行政问责制度、失信惩罚制度、监督举报制度、公共危机预警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决策过程的参与程度、信息实体公开程度、程序公开程度、结果公开程度、地方政策与中央政策的衔接程度、地方政策的相对稳定性、执行过程中的依法程度、合理程度、力度、公平公正程度、高效程度、政策贯彻落实的时效性、政府公职人员的服务态度、业务能力、勤政程度、廉洁自律程度、道德素养和地方政府兑现承诺的程度这22个指标。在赋予评价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客观的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接着,本文以江苏东部D市为个案,对其政府公信力的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运过SPSS软件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得出D市政府公信力的综合状况。最后,针对调查结果显示的较弱指标提出提升D市政府公信力的对策:建议D市仍需在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失信惩罚制度、危机预警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制度等方面多做努力,进一步培育服务理念,建设透明政府,扩大公众参与,保持政策的稳定性,提高行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