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法检测胃癌组织Rac1蛋白表达及其在胃癌转移中的作用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xu52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Rac1通常作为信号转换器或分子开关,以GTP结合(激活状态)和GDP结合(失活状态)两种构象形式存在并在细胞内不同部位相互转换。为了解胃癌组织中Rac1蛋白的表达及其两种构象形式在细胞内的定位,进而探讨Racl的激活在胃癌的发生及转移机制中的作用,为临床实验室应用肿瘤基因标志开展胃良恶性肿瘤鉴别及评价转移奠定了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胃癌、12例胃良性病变Racl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及两种构象形式在细胞内的定位,并应用免疫组化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 6.0(IPP)进行Racl蛋白半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S-P法Rac1蛋白表达阳性率:胃癌组高于胃良性病变组84.6%(44/52)>16.7%(2/12) (P<0.01);胃癌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为94.7%(36/38)>57.1%(8/14)(P<0.01)。②IPP法以平均光密度( x±S)表示Rac1半定量:胃癌组高于胃良性病变组为0.22±0.11> 0.02±0.05(P<0.01);胃癌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为0.26±0.08> 0.11±0.10(P<0.01)。③Rac1蛋白组织化学酶型定位显示出现浆型和混合型(膜型+浆型、核型+浆型、膜型+核型+浆型),未见有单独膜型、核型出现。其中胃癌组浆型占19.2%,混合型占65.4%;胃良性病组中只出现浆型占16.7%;混合型Rac1表达阳性率与胃癌侵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本研究表明:①由Racl蛋白表达阳性率及半定量在胃癌组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胃癌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反映出Rac1在胃癌发生和转移中呈正相关。②反映激活状态的Rac1蛋白同时存在细胞膜、核、及浆中呈混合型,反映失活状态的Rac1蛋白只存在于细胞浆中呈浆型。③激活状态的Rac1蛋白与胃癌发生及胃癌转移密切相关,且激活状态的Rac1与胃癌侵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植入式微波消融离体肌组织及子宫肌瘤组织的形态、范围、微波量效关系;观察消融过程中靶目标内声像图表现;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原位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行性
背景与目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及其受体PDGFR(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在多种人类肿瘤中表达,参与肿瘤发生、发展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快速发展,银行业亲经济周期特征显现。银行业朝轻型化、综合化和智能化转型,并探索国际化的新路径,逐步建立起审慎的监管体系
根据沉积学原理和环境化学行为特点,应用地质积累指数(Igeo)法对杭州城区六条代表性河道底泥中典型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评价研究,从而为区域水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
当前,“绿色GDP”研究暂缓,绿色会计审计研究加速。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中国绿色会计审计监督,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保驾护航,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本文借鉴国外经验,
目的:探讨和研究肠胃手术后老年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之间接收的100例老年肠胃病患者当做是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的方法,且手术均
目的介绍后腹腔镜下解剖性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68例肾癌患者实施后腹腔镜解剖性根治性肾切除术。肿瘤位于左肾87例,右肾81例,肿瘤直径2.0~6.9cm,平均
以广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合作申请发明专利信息为依据,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广州与其他城市合作申请专利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在整个大湾区技术创新协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基本概况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B类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动物布病的发生,不仅影响生产性能,而且严重威胁
融雪径流,一方面是中高纬地带和山区重要淡水资源来源之一;另一方面,其又在一定条件下,以融雪洪水的形式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及工农业生产设施造成巨大的破坏。因此,有必要对融雪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