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渣是大豆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利用率很低,一般都将其作为动物饲料使用,但是豆渣本身仍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特别是其含有的膳食纤维与蛋白质。本文以豆渣为原料,利用黑曲霉、绿色木霉混合菌液为发酵菌种,研究了液态混菌发酵法提高可溶性的大豆膳食纤维,并采用响应面法对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其次利用上述优化后的最佳液态混菌发酵工艺对豆渣进行一次发酵,再采用纤维素酶对进行酶解,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啤酒酵母对其进行二次发酵,并采用响应面法对二次发酵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经检测,原料豆渣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平均含量为:水分7.46%,蛋白质17.25%,粗脂肪7.13%,灰分3.78%,总膳食纤维61.87%(可溶性膳食纤维4.08%,占总膳食纤维的6.59%;不溶性膳食纤维57.79%,占总膳食纤维的93.41%)。2.采用液态混菌发酵法发酵豆渣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由单因素及响应面回归方程系数显著性检验可知,发酵条件影响顺序为发酵时间>菌种比例>发酵温度。其中,发酵时间与菌种比例、发酵时间与发酵温度、菌种比例与发酵温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实验范围内最佳工艺条件为:黑曲霉与绿色木霉的比例为2:1,发酵时间45h,发酵温度26℃,菌种接种量10%,发酵液初始pH值6。得到的总膳食纤维(DF)得率为52.67%,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得率为22.76%,SDF的含量增加了4.46倍,且占总DF的比例由原来产品的6.59%增加到43.21%。得到的发酵产品经冷冻干燥后,感观性状为淡黄色,粉末颗粒度小,质地均匀,口感细腻,气味淡香。3.采用上述液态混菌发酵最佳优化条件对豆渣进行一次发酵后,采用纤维素酶对发酵后的产品进行酶解,再利用啤酒酵母进行二次发酵,由单因素及响应面回归方程系数显著性的检验可知,二次发酵条件影响顺序为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菌种接种量。其中,发酵时间与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与菌种接种量、菌种接种量与发酵温度交互作用显著。实验范围内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6℃,发酵时间36h,菌种接种量为8%,其发酵初始pH值6。得到的蛋白质含量为29.95%,比原有产品的蛋白含量增加了74.07%,大大增加了豆渣中粗蛋白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