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统筹城乡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伴随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在全国大范围、大规模的实施,重庆市于2008年正式启动并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经过4年的发展,重庆市大学生“村官”计划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重庆模式”,引起全国普遍关注。本论文正是以大学生“村官”的“重庆模式”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大学生“村官”“重庆模式”的运行机制特点,并通过对“重庆模式”的实证调研,提出完善“重庆模式”长效机制的若干建议。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叙述了文章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现状、理论依据、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等;第二部分为我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概述,主要阐述了大学生“村官”及其政策的含义,梳理出我国历史上两次城市人才资源支持农村的重大活动(即20世纪中期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历程,并对二者展开对比研究;第三部分为大学生“村官”“重庆模式”研究,主要从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背景、实施意义及发展演变入手,通过对重庆大学生“村官”计划与我国现有其他省市模式的横向对比,提炼出大学生“村官”“重庆模式”的特色和创新点;第四部分为大学生“村官”“重庆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将整个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看作一个链条,划分为上游、中游、下游,通过对2008年——2011年重庆市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纵向对比,深入剖析重庆市大学生“村官”在招录选拔、分配、培训、交流、帮扶、保障、考核、录用、创业等八大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重庆模式”长效机制的若干建议,主要在延伸上游接口、完善上游招录选拔分配机制,完善中游“公务员编制”保障机制、帮扶机制、激励机制,完善下游创业出口机制和“二次择业”通道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第六部分为论文结论。本文主要采用比较分析研究、文献研究、历史研究的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展开实证研究,力求对大学生“村官”“重庆模式”的创新点、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出比较全面客观的分析评价,并以此为参考依据,完善大学生“村官”“重庆模式”的长效机制。通过上述分析研究,期望可以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一方面,希望能够给重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管理者和实施者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与提示效果;另一方面,希望能够给相关学术领域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