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公平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异也是社会面临的热点问题。随着人们终身体育思想的不断深化,人们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尤其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其体育学习的意识,从而发展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通过对体育学习能力的构成、特点、影响因素和培养策略的研究,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缩小城乡差异理论和实践提供依据。 本研究主要以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城乡差异为主线,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对山西省城区和乡镇的高中进行了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旨在全面分析山西省高中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城乡差异的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山西省城乡高中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城区高中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明显优于乡镇学生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体育学习动机、体育学习策略、体育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和体育学习环境四个方面的差异。教育公平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研究城乡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对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针对调查研究结果提出下面六点建议:(1)缩小城乡教育差异,实现教育公平依然是政治经济改革的重点,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师资力量的增加,教育政策倾向性,完善教育制度,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都有利于改变这种现状。(2)教师深入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运动需求、兴趣,创设条件使学生的运动需求得到满足,激起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在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训练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并且针对行为结果进行正确归因教育。(3)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依据教学内容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等都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采用适合的教学模式,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4)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发展体育学习能力的重点,教师不论是在课堂教学或者是在课外时,都重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自主独立的学习方式,自觉的形成体育锻炼良好习惯,优良的意志品质,清晰的自我认知和积极的自我评价的意识。(5)学校、社会和家庭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社会建立完善的教育制度,切实改变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现状;和睦的家庭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基本保证。(6)组织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借助社会教育的力量,以家庭教育为根基的良好教育合力。三个教育力量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互相监督,形成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