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书院与文化教育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b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鼓县地处赣西北山区,当地居民主要从事山地资源的开发。清代以来,随着外来移民的不断涌入,使得该县逐渐形成了土客两大族群,他们在经济、政治与文化资源等方面的合作与矛盾构成了当地社会发展的主线与核心,呈现出丰富的地域性文化特征。本文主要以当地著名的客家书院——奎光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清代奎光书院发展历程的研究,探析明清以来铜鼓县地方族群、权力体系的发展变迁状况以及地方文化的建构历程。清代以来,铜鼓县地方土著与客籍民众在教育层面上迥然分立,族群色彩浓厚。在此背景下,为加强本族群民众的教育条件和环境,当地客籍士绅在原有私塾和社学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创建书院,由此推动了奎光书院的诞生。奎光书院创建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院址为当地客籍子弟就读的社学场所——奎光堂。奎光书院创建后,当地客籍绅民捐资买产,以维持书院日常运营,延续并强化了客籍民众联合办学的模式,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奎光书院创建后,日常管理人员聘请主要包括山长、首事以及监院等,并逐渐形成了较为规范化的选择机制与要求。书院重视对学生的选拔与甄别,制定了较为严格的奖惩规章制度:同时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书院在课程设计与安排方面也力求做到科学化与社会化。此外,书院在围绕祭祀对象、穿戴礼仪、等级与规格等方面都制定了明确要求与规定,展示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书院运营的成熟、学规的完善以及人才的不断涌现,使得客家族群的教育理念、思想意识与生活方式,开始逐渐渗透进当地土著族群的生产生活中,对当地土著族群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奎光书院是清代铜鼓县土客族群之间教育分化、族群对立的一种表现形式之一,给当地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奎光书院作为客家子弟接受教育的场所,为铜鼓当地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培育了大量人才,凝聚了客家族群意识;另一方面,也使得当地土客族群教育场所出现了分立,由此加深了当地土客民众之间文化的对立与族群的分裂,割裂了两大群体之间的联系,从而对地方社会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
其他文献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古筝的演奏技法以及筝曲创作进入了一个多元创新的时代,伴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这个古老的民族乐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与此同时,越来
Verbindlichkeit与Pflicht是康德道德与法律哲学的核心概念,但是,汉语学界关于这两个概念存在巨大解释分歧。本文的目标是澄清Verbindlichkeit与Pflicht在康德哲学体系内的真实内涵,并据此评判诸家解释。实现上述目标的方法是一种双问题分析与双立场分析。双问题分析是指一阶问题与二阶问题分析。双立场分析指内在立场分析与外在立场分析。具体而言,内在立场分析指向一阶问题,而外
竹泓木船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该产业的复兴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在现代商品市场当中,品牌的推广对于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老品牌的激
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中越来越离不开身份的识别和认证,对身份认证的便捷性、准确性、安全性、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需求和计算机技术发展下,虹膜识别技术应运而生,并且在近些年不断发展进步。高效率识别是虹膜识别领域一直追求的目标,也是这个时代对虹膜识别提出的要求。为提高识别速度和保证正确识别率,本文采用径向折叠分块、环向周期分块后进行一维haar小波变换的方式提取低维度的虹膜特
犯规作为篮球比赛中一项技术指标,对比赛最终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019年世界杯与中国男篮交手的五场比赛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
警犬鉴别是刑侦技术中的一个独特技术手段。经过特殊训练的警犬,能够利用自身敏锐的嗅觉能力,迅速从多个被鉴别气味中辨别出与案发现场提取的嗅源相同的气味,使办案人员从多
微悬臂梁通过自身静力学或动力学特性的变化反映待测量。作为一种常用的传感器,微悬臂梁具有体积小、易于集成、容易批量制造等特点。本文面向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工业生产等领域中微小分子、颗粒的高灵敏度检测,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耦合悬臂梁传感器,利用非线性内共振,实现质量检测灵敏度的放大。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提出了磁力作用下的耦合悬臂梁传感器结构,建立了振动系统的弹簧-质量-阻尼模型。利用磁偶极子法计算了
研究目的:支撑人体基本身体活动以及完成各种复杂的动态技术动作的前提都依赖平衡能力这一生理功能。渐进抗阻训练是在健身活动中常做的、易做的锻炼方式,对提高肌肉力量增强
哈尔滨的教堂具有百年的历史,每一座教堂的建筑风格根据它的教堂建筑文化也独具特色,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印象。本文着重从《哈尔滨教堂印象》系列的创作来源、创作过程和创作感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学的快速发展,利用计算机构建虚拟自然环境已在景观设计、自然灾害的预防、影视游戏、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否逼真模拟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