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近年愈来愈受到政府、企业及学术界领域的重视。基于“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等背景下,深化拓展两化融合,促进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将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有着极大的意义。 基于产业融合的相关理论,本文首先对产业融合的内涵及产业关系进行了分析说明,通过比较各类测算方法,最终利用投入产出表的方法分析产业融合度,这无论是从融合角度,还是经济学角度,都是十分有意义的。通过从国家层面、产业层面、地区层面及行业层面四个角度计算融合度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目前我国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度偏低且地区和行业之间融合程度也是参差不齐。由于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时间间隔较长,不利于分析地区间的融合度,故本文选择对中国近十年来的信息产业与制造业各行业的融合度进行比较分析,构建动力研究框架图及作用模型得出影响融合度的影响因素,同时利用计量回归的方法对影响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因素及融合度对制造业产业绩效作用大小进行了分析。由计量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制造业的产值水平及制造业的企业平均规模将促进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而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利润总额与产业融合度存在负相关关系或没有关系;而在对制造业绩效影响的研究中,发现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度对其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市场集中度、市场开放度也与其显著相关。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作用机理、测算方法等部分,通过构建能力、动力及环境框架图,将影响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因素清晰描述,不仅丰富了机理分析,也为下文实证分析提供了依据;而关于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研究以及具体融合度的测算,目前尚未有详尽的研究,故选取投入产出方法测算产业融合度是十分有意义的。通过理论和实证结合的分析方法,可知我们国家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度偏低,而两者的融合水平将对制造业绩效有着明显的影响,所以我国政府及企业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和政策提高制造业企业规模和产值水平,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化道路,在主导产业中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创造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以逐步实现制造业的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