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满族独特的民族文化与辉煌的民族历史赋予了满族女作家得天独厚的创作优势,虽然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是满族女作家骨子中的民族烙印却没有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而消退。满族女作家具有着女性身份、少数民族身份和知识分子身份三种身份维度,这三种身份互相冲突又互相融合:女性身份使家族在满族女作家的女性记忆中留下独特的印记,并呈现出“人性解放——人性上升——人格完成”三个阶段;少数民族身份使她们感受到血液中流淌着的来自先民的昭示;知识分子身份又使她们谨记知识分子的使命,书写着被正史遗忘的民间历史与男性历史背后被遮蔽的女性史实。在这三种身份的时而耦合、时而对抗中,最终构成了满族女作家丰富多彩又富有张力的独特叙事。本论文总体上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从主题类型、艺术表现、价值功能和反思四个不同维度对当代满族女作家的小说创作加以剖析,进而对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进行观照和反思。本论文第一部分介绍了新时期满族女作家小说创作的民族文化渊源。首先,满族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征,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生产方式塑造了满族人民独特的民族性格,这种民族性格又在文学作品中得以充分展现。其次,民族深厚的文化历史成为了当代满族女作家文学创作的独特背景与文化源泉,她们用自己的文字展现着对于古老民族的体认与追寻。本论文第二部分运用归纳演绎法按时间顺序梳理了新时期满族女作家小说创作的主题类型。在民族历史文化的滋养下,当代满族女作家多偏爱和擅长弘大的历史叙事:作为女性她们勾勒着女性记忆中的家族史;作为满族人她们追忆着满族民族史;作为知识分子她们挖掘着被正史遮蔽的边缘史。她们游走于民族身份、女性身份与知识分子身份之间,在三者构成的叙事张力间展现着她们对于历史的感知与把握。本论文的第三部分运用文本细读法剖析了新时期满族女作家小说创作的艺术表现。首先,在叙事追求上,作为女性,作为少数民族,受其自身女性记忆与民族身份的影响,当代满族女作家的小说成为了女性叙事与民族叙事耦合的场所,女性记忆与民族经验的融合和勾连使得叙事呈现出极富穿透力的多层叙事空间和叙事张力。其次,在人物塑造上,作为满族人,作为知识分子,满族女作家对满族拥有一种血亲感受的同时,运用现代知识女性的理性思维塑造着、反思着满族历史上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博大的人文情怀追溯着一个古老民族的过去,憧憬着一个优秀民族的未来。再次,在语言风格上,生长、生活在汉族文化圈的满族女作家在满族文化的熏染和汉族文化的哺育中拥有着双重文化思维,其文学创作语言具备了独特的风格。本论文的第四部分运用理论与文本相结合的方法从情怀、叙事、文化与审美四个维度总结了新时期满族女作家小说创作的价值功能。首先,满族女作家骨血里拥有着祖先悲天悯人的基因,她们运用独特的写作姿态去观照历史、烛照命运,对于人性弱点注入真切的人文关怀。其次,当代满族女作家在作品中用女性叙事承接民间叙事,并对民间叙事做出了进一步的开掘,从而显示了女性生存的历史与现实的衔接。再次,生活在满、汉双重文化系统中的女作家用本民族的文化映衬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体现着她们的双重文化心理。最后,对于满族高雅庙堂与俚俗市井交融的审美传统的继承使当代满族女作家有着雅俗共赏的审美品位。本论文的第五部分总结反思了新时期满族女作家的小说创作。本章依次从文化全球化的角度反思当代满族女作家作为女性的创作;从身份认同的角度反思当代满族女作家作为少数民族的创作;从社会地位边缘化的角度反思当代满族女作家作为知识分子的创作,进而展示着当代满族女作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与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