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全球城市网络已基本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周边辐射城市群形成的都市圈成为国际竞争的主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016年GaWC发布的世界级城市名册显示,上海成为7个全球一级强市之一,在全球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网络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以上海为核心的26个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一体化发展最成熟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上海都市圈是与上海经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区域。《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上海都市圈的提出有助于上海整合周边辐射城市的战略性资源、产业和通道,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使上海周边辐射城市参与到全球城市网络的竞争中,促进区域整体发展。然而,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指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在发展中存在着“城市间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本文着眼于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的上海都市圈的产业结构,从专门化、高度化、合理化三个方面对上海都市圈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对各市各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偏离—份额分析,从而厘清上海都市圈产业结构的特征及演变;基于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探究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的内在联系,为优化都市圈产业结构提出思路。研究结果如下:(1)上海都市圈产业结构有以下特征:中心城市上海的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水平最高,第三产业高新技术行业较为发达;江苏三市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较高,而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较低;浙江三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较高,而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较低。(2)产业竞争力方面,上海都市圈中农业竞争力较强的市有宁波、南通、嘉兴;工业方面,无锡、嘉兴的竞争力较强,近年来苏州、宁波的工业竞争力也大幅上升;高新技术行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方面,上海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其他城市落后较多。(3)产业结构合理化衡量的是产业要素(本文指劳动力)投入结构与产出结构耦合程度,上海都市圈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增长率是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反映了区域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上海都市圈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与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关系,一味地追求产业高度化不一定能促进经济发展。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优化上海都市圈产业结构的建议:(1)提高产业合理化水平,无锡、苏州、南通在上海的带动下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行业,形成产业集聚;宁波、舟山、嘉兴通过开发高附加值的农业、工业项目等途径进行产业部门内部的升级,与上海及其他城市差异化发展。(2)编制上海都市圈产业专项规划,优化产业结构。(3)成立上海都市圈经济协调会,打破行政界限,统筹协调都市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