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数轮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发生,给国家经济、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各轮通胀,不同时期的通货膨胀其背后推动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先后经历了成本推动、需求拉动与结构型的通胀类型,并且各种推动因素的作用此消彼长、错综复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步增长,以及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减缓,我国长达10年的低通胀时期一去不复返,CPI通胀率摆脱了货币主义理论的束缚,具有了新的特点。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深化,二元经济结构开始向一元化转变。与之相应的,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也从城乡二元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者时间上的同步性,不得不让人将它们联系起来,进而分析通货膨胀的新的形成机制。次贷危机之后,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非货币因素对通胀的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对通胀的推动作用开始受到关注。尽管如此,目前研究劳动力市场与通胀关系的文献仍然很少,且要么是侧重于人力资本的角度分析,要么就是单纯的计量实证而缺乏规范分析。只有美林银行的经济学家明确指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是推动近年来通胀的原因,但其也是仅有观点而没有分析的过程。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我国劳动力市场对通胀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能够合理的找到近年来通胀的主要推动因素,从而帮助政府迅速有效的采取应对措施,将CPI通胀率控制在较温和的范围内,保障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其次,找到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的内在规律,能够在下一个新机制形成前的几年乃至十几年间,合理的预见未来要发生的通货膨胀,从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CPI通胀率的大幅上涨。再次,在基本面上构建应对通胀的相关机制,更好的适应我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条件,将通胀治理纳入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的大框架中。在研究思路上,本文以发展经济学中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为依托,首先分别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历次通货膨胀的成因与特点和同时期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发展,继而将两者的发展相联系,分析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革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在这样的研究思路下,本文除导言外共分五部分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第一部分是关于通货膨胀和劳动力市场结构的理论综述。通货膨胀方面,本文综述了通胀的定义、通胀的度量以及通胀按成因划分的类型,并结合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阐述了本文所采用的通胀定义及通胀度量的标准。劳动力市场结构方面,本文主要综述了对劳动力市场结构划分的不同标准,并结合我国的实践情况阐述了本文所采取的划分劳动力市场结构的第一维度与第二维度,并整理目前研究劳动力市场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相关文献,梳理出前人的研究成果与空白点。第二部分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历次通货膨胀的整体分析。本文首先以CPI通胀率的波动趋势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通胀进行了划分,共划分成8个明显的周期。同时本文又分析了货币供给量与长期通货膨胀的关系,发现货币数量论的观点仅在1999—2008年间那种稳定的经济环境中适用,而近年来货币供给量与CPI的相关度越来越不明显。然后本文分析了2009年以来,我国经济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既解释了货币数量论观点的失灵,又为后文的分析创造了先决条件。第三部分是具体分析改革开放到2008年之间数轮通胀的背景、成因及特点,并分析各个时期通胀成因中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影响。本文按照通胀的成因类型及造成的影响,将改革开放到2008年之间的数轮通胀划分为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通胀的主要成因,依次经历制度改革、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以结构为主的混合因素,而劳动力市场结构在其中的作用,也由最初的微弱影响到没有影响再到近年来影响力逐渐凸显。此外,本文又从整体上对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归纳,说明了近年来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四部分是具体分析2009年以来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革与通货膨胀新的形成机制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联系。本文首先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了2009年以来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的较大变革,接着以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为基础,具体分析了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革分别对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和输入型通货膨胀造成的影响和传导机制。通过分析,本文发现劳动力市场结构对成本推动型和结构型通胀有较大的直接影响,对输入型通胀有间接的传导扩大作用。第五部分是文章的结论及政策性建议。通过全文的分析,本文得到了三个结论。第一,劳动力市场结构不均衡只产生通胀压力,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革才是推动通胀形成的因素。第二,近期的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和市场化进程深化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避免的。第三,未来将继续出现类似的通胀周期。这三个结论阐述了近年来通胀的新的形成机制与新特点,并从基本面的层面上找到了劳动力市场结构影响我国通胀的一般规律性的因素。在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三点政策性建议。第一,增加农业及相关产业的现代化程度。第二,对垄断行业的优势企业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打破该行业劳动力流动壁垒。第三,不能单纯运用货币政策,必须合理搭配财政政策,合理调控社会的通胀预期。这三点建议承认了未来通货膨胀依旧不可避免的现实,因而侧重于疏导与加快改革进程,从而发挥通货膨胀的积极作用,减少其对经济、生活的负面影响。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三点。第一,本文通过逻辑的分析和对历史数据的总结,梳理出了货币供给量发挥作用的时期及该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的状况,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说明了我国经济中主流的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并不是广泛适用的。第二,本文通过对2009年以来最新一轮通胀内在因素的分析,找到劳动力市场结构这一新的国内因素,并认为国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该因素发挥作用,侧重从内因的角度来构建新的通胀形成机制。第三,本文从结构方面切入劳动力市场,并与二元的经济结构联系起来,完善与丰富了现有的理论界关于劳动力市场引发通货膨胀的文献,而且与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相联系,从而在较大的范围内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理论提供相应的补充与完善。由于本文侧重于找寻劳动力市场结构与通货膨胀之间内在的规律性的因素,分析更偏重于逻辑性分析,此外受时间和篇幅限制,因此本文用以支撑分析的数据与资料采用的是图表的形式,而没有进行统计计量的实证。对于这方面的实证分析,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