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山西省境内中条山的历山、太岳山的兴唐寺和红崖大峡谷、吕梁山的庞泉沟、天池,五台山和恒山土庄绣线菊和三裂绣线菊的分布区域分别设置样方进行调查,运用数量生态学的相关方法对土庄绣线菊和三裂绣线菊群落从物种组成及区系,生活型谱和年龄结构,分类和RDA排序,群落物种多样性,种间关联以及地上生物量等方面分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7块研究地土庄绣线菊和三裂绣线菊群落统计得出植物合计297种,隶属64个科203个属。其中,蕨类植物有5个科5个属5个种,裸子植物2个科4个属4个种。其余为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有51个科169个属257个种,单子叶植物有6个科25个属31个种。山西土庄绣线菊和三裂绣线菊群落种子植物59个科可以划分为10个分布区类型,分属于世界分布区类型科比例最大,占47.46%,属有20个分布区类型,属于北温带分布的最多,共60属占30.30%,与研究地处于北温带相符。七个研究地土庄绣线菊、三裂绣线菊群落的生活型谱反映了研究地属于夏季温暖炎热多雨,冬季寒冷的气候特征,两个种群均为增长型的年龄结构。(2)用TWINSPAN将土庄绣线菊和三裂绣线菊群落样方共计139个划分成12个群丛;土庄绣线菊群落96个样方,共划分为8个群丛类型,三裂绣线菊群落43个样方,划分为7个群丛。对土庄绣线菊和三裂绣线菊群落的物种矩阵进行DCA排序,分析结果中第1轴的梯度长度值为0.274,表明选择基于线性模型的RDA排序方法比较合理,第一排序轴主要反应了海拔这一环境因子从左到右逐渐降低的变化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第二排序轴主要体现了枯枝落叶层厚度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变化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RDA排序与TWINSPAN分类结果相吻合,同时符合野外的实际调查。(3)土庄绣线菊和三裂绣线菊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析中,群丛C与其灌木层植物的多样性最大,是因为该群丛代表中海拔梯度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水分光照条件适宜。在草本层,群丛L的多样性达到最大,这一群丛的植物主要分布于恒山1433~1512m海拔的油松林下,该地降雨少,而林下环境为植物提供湿润的环境条件,所以物种数量较多。随海拔梯度的升高物种的多样性指数整体呈现出随海拔梯度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在中海拔地区1800m左右达到最大值,是由于该海拔梯度的水热组合条件为物种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广布物种良好的生长,同时也为偶见种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七个研究地两个物种的物种多样性分析,三裂绣线菊群落在兴唐寺的多样性最大,土庄绣线菊群落在庞泉沟的多样性最大。(4)总体联结性分析显示,恒山和历山研究群落的物种之间呈不显著正相关关系。太岳山、吕梁山、五台山研究地物种间呈负相关关系,表明研究地植物群落处于不稳定的发展阶段,物种的分布具有独立性和随机性。χ2检验显示,太岳山、五台山、恒山、吕梁山、历山物种的正负关联比分别为0.18、0.27、0.31、0.39、1.11;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中,正负关联比为分别为0.75、0.56、0.85、0.69、0.66;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中,正负关联比依次为0.86、0.72、0.90、0.83、0.97。(5)采用全部收获法对土庄绣线菊群落和三裂绣线菊群落地上生物量进行测量,土庄绣线菊灌丛的生物量大于三裂绣线菊灌丛;土庄绣线菊枝干、草本层的生物量均大于三裂绣线菊,而其叶片的生物量小于三裂绣线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