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透明件在空天等强辐照环境下易发生老化降解和性能劣化,严重威胁其安全可靠性。发展具有紫外屏蔽功能的表面膜层是提升制品抗辐照性能的重要手段。一维光子晶体(1DPhC)是不同折射率介质在一个方向上呈周期性排列的结构,可实现对特定波段的选择性反射,在辐照防护领域的应用极具潜力,然而,在透明聚合物表面构筑防护高效、机械稳定的1DPhC纳米结构多层膜仍面临巨大挑战。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A0706802); “111”计划(D180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60412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透明件在空天等强辐照环境下易发生老化降解和性能劣化,严重威胁其安全可靠性。发展具有紫外屏蔽功能的表面膜层是提升制品抗辐照性能的重要手段。一维光子晶体(1DPhC)是不同折射率介质在一个方向上呈周期性排列的结构,可实现对特定波段的选择性反射,在辐照防护领域的应用极具潜力,然而,在透明聚合物表面构筑防护高效、机械稳定的1DPhC纳米结构多层膜仍面临巨大挑战。因而,探索适宜于PC聚合物基底的新型1DPhC光防护膜层材料体系、结构设计及制备策略,对于拓展透明件辐照防护新手段,提升严苛使役制品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工程价值。本文围绕PC透明件表面有机-无机杂化1DPhC多层膜的设计构筑、结构性能调控及辐照防护等展开研究,发展了透明聚合物表面1DPhC膜系光学特性及结构参数的模拟预测方法;通过对传统无机纳米薄膜的有机改性,或引入纳米级有机硅杂化涂层作为低折射率层等手段,在PC表面创制构筑了兼具可控反射及机械稳定的1DPhC多层膜;探讨了有机-无机杂化1DPhC膜系的光学和力学性能调控规律,考察了选择性反射1DPhC对PC的光防护效果。主要内容包括:(1)基于传输矩阵法,理论分析了高/低折射率单元层厚度、周期数及入射角度等与1DPhC多层膜光子带隙特性的关联;结合蒙特卡罗拟合,构建了透明聚合物表面多层膜结构预测方法,并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可靠性;借助1DPhC膜系场强分布计算,探讨了辐照屏蔽的角度依赖性。为聚合物表面一维光子晶体多层膜的可控制备组装及辐照防护性能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持。(2)利用有机硅烷偶联剂(GPTMS)分别与TiO2和SiO纳米溶胶复合,在PC表面制备了兼具紫外高反射和机械稳定特性的纳米复合物1DPhC多层膜。GPTMS的合理引入不仅改善了纳米粒子在溶液中分散性,也赋予膜层一定柔韧性并增加了层间共价键结合,从而提升了 PC表面纳米复合多层膜机械稳定性;通过调控旋涂工艺,实现了纳米复合多层膜的反射峰在紫外波段(290~400 nm)可控调节,考察了1DPhC多层膜选择性反射特性与PC基材紫外防护效果的关联,验证了基于反射原理实现对聚合物紫外辐照防护的可行性。(3)引入有机硅杂化涂层作为低折射率层和柔韧匹配层,构筑了适宜于PC基材的有机硅基1DPhC多层膜。基于纳米级粗糙度有机硅单元层的制备与调控,实现了 1DPhC的高反射性能;通过优化纳米SiO2及固化剂含量以调节有机硅层强度和韧性,提升了 PC表面1DPhC多层膜的机械稳定性;考察了溶胶浓度和旋涂周期对有机硅基1DPhC膜系光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现了多层膜在紫外区(332 nm)反射率高达80%,并结合理论和实验分析得出膜系在PC表面保持机械稳定的最大厚度;纳米压痕、耐磨测试、胶带剥离及紫外老化等结果表明,PC/有机硅基1DPhC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相比于单纯的紫外吸收膜层,紫外反射有机硅基1DPhC多层膜展现出更好的紫外防护性能。(4)基于有机硅层结构参数及制备调控,在PC表面构筑了具备紫外-蓝光-近红外(UV-Blue-NIR)多波段反射特性和优异机械稳定性的有机硅基1DPhC多层膜。考察了有机硅层厚度及与高折射率层的光学厚度比(Z)对1DPhC反射峰位置及数量的影响规律,当Z=5时可实现三波段反射,并通过调节旋涂速度和周期数以精确控制得到在紫外-蓝光-近红外区皆有反射特性的1DPhC多层膜,同时有机硅单元层厚度的增加也使得1DPhC多层膜保持机械稳定的最大厚度达到1455 nm以上;结合低温淬断、纳米压痕、摩擦及冲刷等测试,表明所制备的PC表面多波段反射1DPhC/PC具有良好的力学及环境稳定性;在紫外、蓝光和模拟日光辐照等条件下,有机硅基UV-Blue-NIR多波段反射1DPhC多层膜表现出了良好的光热防护效果。
其他文献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以Micro:bit光控灯为教学项目,从项目展示与分析、项目规划与制作、项目迭代与创新、项目交流与分享几个环节入手,阐述了人工智能背景下,项目式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及效果。学生不仅实现了从“学项目”到“创项目”的华丽转变,还大幅提升了编程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目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是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反应性的异质性疾病。本研究拟比较嗜酸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和非嗜酸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neCRSwNP)鼻腔分泌物的细胞学组成和细胞因子含量差异,并建立一个新的术前预测eCRSwNP的多因素模型,以推进CRSwNP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86例CRSwNP患者和16例健康对照,术中收集鼻息肉组织进行内
以“博物学”对译natural history始自清季民初,是近世中西学术会通之一环,这种处理方式虽然把握了中西历史共性,并用现代学科概念清理整合了本土知识资源,但存在忽视固有博物观念的问题。梳理中国古代重要博物知识人及博物典籍,可以发现中国博物学既遵循了人类共有经验,又体现出鲜明的本土文化特色;自成独立知识体系,又与经典义理、神仙方术、食货民生等深度交涉;是融天道、人事、物象于一体,面向自身生存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发布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预估我国2020年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新发病例32万,死亡病例3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列恶性肿瘤的第六位和第四位。在中国,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新基建战略的推进,数据中心正发展为数字信息网络和各行各业的纽带。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探索数据中心内部的运行灵活性,是实现数据网络与能源网络深度融合,以数据赋能电网运行灵活性的重要研究方向。该系列论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将详细分析数据中心与电力系统协同优化的潜力和意义。作为系列论文的首篇,该文结合实际运行情况,探讨数据中心中两类工作负载的基本特征、运行特性和时空
近些年来,基于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多功能柔性应变传感器(Conductive Polymer Composites-Based Flexible Strain Sensors with Multi-Functions,C-FSSF)在医疗领域,人体健康检测,电理疗,人机交互,电子皮肤,电磁屏蔽和纳米发电机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C-FSSF的制备技术仍然比较单一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指因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诱发肾小球微血管病变而导致蛋白排泄和滤过功能障碍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糖脂代谢异常及信号通路等有关。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是一种多功能生化因子,其可有效调控细胞生长、分化、增殖及
背景与目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确的,慢性进行性致纤维化性的肺疾病,其组织病理学和放射学表现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最终造成蜂窝肺和不可逆的肺损伤,呼吸衰竭,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和死亡率增加。IPF约占所有间质性肺疾病中的20%,发病率高,其好发于老年人,男性
北朝至隋唐时期入华胡人墓葬普遍采用中原葬式,并放置墓志,其中胡汉双语墓志并非两种语言的对应翻译,胡语部分不仅透露更多信息,还直接表达了墓主宗教信仰与文化背景。目前发现入华胡人胡语墓志内容与体例,多反映祆教丧葬观念,与伊朗、中亚等地丧葬铭文颇为一致。入华胡人的丧葬图像呈现与墓志文字相对应的丧葬理念,充分体现墓葬在宗教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在双语墓志书写中可见两种语言相互影响的现象,生动反映了胡汉文化相互
研究背景放射治疗被广泛用于治疗儿童原发性或转移性颅脑肿瘤患者。在标准的放射治疗方案中,无论是全脑放射治疗还是局部分次照射,除了杀伤肿瘤细胞外,大脑正常组织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射线的损害,许多患者出现了颅脑放射治疗相关的并发症,例如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认知障碍、行为异常、内分泌代谢紊乱等。尽管现代放疗技术不断改进,放射性脑损伤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并发症,值得临床医生加以重视。放射性脑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