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演变规律探析——以人人网、新浪微博及微信为考察对象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ng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网络技术日趋成熟的背景下,创新的互联网业态时刻在发生,一批深刻影响时代和社会变革的产品与服务不断涌现,许多具有重大发展潜质的新兴力量也纷纷冒头,社会化媒体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既有成熟的产品服务,也具有无限潜能的媒介形态。各种形态的网络应用无不加强其社会化属性,中国社会化媒体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渗透率不断增加,分享价值凸显。随着移动互联网进入主流,人们只需要用手指轻触手中的屏幕就能够随时随地地在自己的网络社交圈中畅游,主动或被动的获取不计其数的推荐信息。无论线上或是线下,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了全球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整个世界正在发生着令人匪夷所思的改变。  中国的社会化媒体的框架主要源自美国,但却也在不断的发展中催生出了不同的媒介形态和媒介应用。本文首先从社会化媒体的定义、特征、分类和发展历程入手,纵向梳理了中国社会化媒体的运行现状以及阶段特征;接着通过抽象传播过程中的因素和要素归纳了我国社会化媒体的传播特性,将社会化媒体的传播机制概括为内容创造、资源聚合以及关系传播;继而以人人网、新浪微博和微信为考察对象,一方面横向地从社群关系、内容聚合、媒介平台和传播模式等方面揭示了中西方社会化媒体的差异性,另一方面纵向地从基础功能、平台特性和传播模式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人人网、微博和微信与其他国内社会化媒体之间的历史性演变。最后,在微观考察和宏观梳理的基础上,结合传播学先哲们针对媒介进化提出的相关理论,指出我国社会化媒体的演变遵循着人性化媒介补救、传播内容让位于形式、重新部落化、媒介平台的开放与融合以及全时全景式传播的规律和趋势。
其他文献
“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  在中国,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工业化建设的高速进程,我国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然
辫子是近代中国一个重要的身体部件与政治象征,是研究晚清中国社会一个重要的角度。本文主要研究晚清中国报刊中的剪辫叙事,进而研究其中有关民族主义的建构。  本文研究民族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舌尖热潮”,它不仅传播了饮食文化,增强了观众对各地饮食风俗的了解,随之产生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文化效应也获得出乎人意料
媒体融合的新常态下,传统媒体积极投身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拓展发展路径,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优势互补。随着媒体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开通,传统媒体传播阵地得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