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内旅游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旅游和游憩活动的开展对景区生态环境的冲击日益加剧。随着绿色GDP的提出和实践,旅游发展造成的环境损失同样应该作为景区经营成本纳入其经济核算中。为此,须通过量化方法,使得景区管理者、规划者和公众认识到旅游发展对景区环境造成的损失量,敦促其以更谨慎的态度对待景区资源,并以此为依据对景区进行保护和生态补偿。作为环境价值评估方法中理论应用最为成熟、评估对象最为广泛的评估方法之一,条件估值法(Contingent Value Method, CVM)需通过建立假想市场的方式,来估计受访者的支付意愿(Willing-to-Pay,WTP)或受偿意愿(Willing-to-Accept, WTA)。而面对同一评估对象时,WTP与WTA估值结果是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什么程度上可以被接受?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环境价值评估研究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相关研究亟待深入。本文在对国内外游憩冲击和环境价值评估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以北京香山公园为案例地,采取面访问卷调查法,探讨游客对香山公园游憩冲击修复的WTP与WTA,并进一步对比研究二者的差异性,以及游憩冲击感知因素介入对评估结果的影响。本文首先对香山公园游憩冲击现状加以调研;而后基于游客的游憩冲击感知因素,选取支付卡法作为诱导技术,构建了WTP与WTA评估的假想市场。面访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450份。本文分别采取非参数法和参数法,评估得到WTP均值为17.79元/人,WTA均值为26.40元/人,WTA/WTP比值为1.48,说明WTA/WTP存在较弱的非对称性,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且二者之间的差距在可接受范围内。以北京香山公园2015年游客量为基础,进一步计算得到香山公园一年的游憩冲击损失约为8892.5万元(基于WTP)~13201.25万元(基于WTA)。为了考察游憩冲击感知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本文继而分别计算了游憩冲击感知因素介入前后的价值评估结果。其中,以参数法计算,未介入游憩冲击感知因素时的WTP均值为19.22元/人,介入后的WTP均值为15.24元/人,差值为3.98元/人;未介入游憩冲击感知因素的WTA均值为28.85元/人,介入后的WTA均值为23.43元/人,差值为5.42元/人。在介入游憩冲击感知因素后,WTP值与WTA值均小于未介入游憩冲击感知因素时的结果,说明该因素对WTP与WTA的影响不容忽视。WTP与WTA的对比研究显示,虽然两者均可用于评估游憩冲击价值,但由于游客对香山游憩冲击问题的感知程度停留在一般水平,且WTA还受到支付媒介、受偿率等因素影响,本文认为对于香山这类游憩冲击明显但尚未显著影响游客休闲活动的景区,更适宜采用WTP来评估资源价值的损失;而对于游憩冲击已恶劣到显著影响游客休闲活动的景区,更适宜采用WTA来进行评估。在前述研究基础上,论文最后对香山公园提出了游憩冲击修复与管理相关建议,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游憩冲击监督与修复模式、环境修复方案、游客管理方案以及场地管理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