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肪作为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的来源是鱼类生长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油脂的种类、需要量及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本研究从鲫对不同脂肪源的利用、鲤对油脂的需要量及油脂对蛋白的节约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分别以豆油、菜油、混合油(豆油、菜油=1:1)作为脂肪源,制作3种试验饲料,饲养体重为(27.64±2.29)g的鲫57 d,对试验鱼生长、生物学性状、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以综合评价豆油和菜油对鲫(Carassius auratus)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菜油组和豆油组末重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混合油组(P<0.05);饲料系数、增重率、绝对生长率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菜油组和豆油组内脏指数、肠重指数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混合油组(P<0.05);菜油组含肉率显著低于混合油组,而肝胰脏指数、肥满度显著高于混合油组(P<0.05),两者与豆油组均无显著性差异;豆油组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菜油组;混合油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菜油组(P<0.05);肌肉水分,粗脂肪、肝胰脏脂肪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2)为研究不同油脂水平对鲤鱼生长、体组成、生物学性状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105±5 g的鲤鱼为试验对象,在实用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量的油脂(2%、3%、4%的豆油)饲喂405尾鲤鱼鱼种于网箱中,试验期92 d。实验分三个处理,每处理三个重复,每箱45尾。对鲤鱼鱼种的生长情况,体营养成分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实验表明,相对生长率、血清总蛋白随着饲料中油脂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添加量为4%的相对生长率、血清总蛋白、肥满度与添加量为2%的之间差异显著。肝胰脏指数逐渐下降,但不显著;肌肉比率有上升的趋势。(3)在室内水泥池中,用三种不同蛋白、脂肪的自配饲料和一种商业饲料饲喂67.18g的鲤鱼34 d,探讨油脂对蛋白的节约作用。结果显示,各试验组之间在均体长、末均重和绝对生长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其中41.5/6.0组较其它组高,41.5/6.0组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CF(40.76/3.52)组(P<0.05),而饲料系数相反;41.5/6.0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38/9.0和41.5/9.0组;CF(40.76/3.52)组比肠长显著高于41.5/6.0组(P<0.05),而肝胰脏指数较高,与其它三组差异显著(P<0.05);肥满度和内脏指数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之间肌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肝胰脏水分和粗蛋白差异不显著(P>0.05)。CF(40.76/3.52)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三组(P<0.05);各组在ALT、AST、ALB、CHOL、TG和GLU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CF(40.76/3.52)组TP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三组(P<0.05);BUN中仅41.5/9.0组显著高于CF(40.76/3.52)组(P<0.05);CF(40.76/3.52)组G6PDH酶活力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MDH酶活力中38/9.0组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LPL酶活力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XR在41.5/9.0组表达量显著低于38.0/6.0和41.5/6.0组,后两者又显著低于CF(40.76/3.52)组(P<0.05)。试验表明,①豆油、菜油单独作为脂肪源对鲫生长、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但豆油能够改善鲫的体形,提高鲫的肌肉粗蛋白含量,而两种油脂混合使用则抑制鲫的生长,其原因可能与鲫的消化道发育受到抑制有关。建议生产中使用豆油作为鲫的脂肪源,并避免同时使用豆油和菜油;②日粮中添加3%油脂(日粮脂肪含量为4.4%)可以改善鲤生长,且对鱼体成分、生物学形状和内脏器官无负面影响,建议实用鲤鱼种日粮应添加3%的油脂,使日粮脂肪水平达到4.4%;③鲤饲料中油脂含量在一范围内对蛋白有一定的节约作用,且这一作用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等脂代谢酶活性降低有关;高蛋白、高油脂组通过抑制LXR表达致使脂肪在肝胰脏蓄积,通过提高LXR表达,抑制糖异生。